新吴区城市停车场一期工程—灵江路东侧停车场基坑监测工程最终报告
-PAGE5-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无锡市新吴区天山路与灵江路交叉口的东南侧,根据设计提供的资料,停车场为地下一层+地面停车组成,基坑总面积约9816平方米,基坑周长约643米,基坑挖深为约6.75-8.75米。
基坑采用放坡,SMW工法桩+钢支撑,土钉墙的支护形式。基坑开挖过程中采用三轴搅拌桩作悬挂式止水帷幕;坑内管井降水,并以轻型井点作为备用降水措施。
基坑围护工程开挖面积大,开挖深度较深,施工影响范围较广,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等级设为二级。
本项目位于无锡市天山路与灵江路交叉口的东南侧地块,且两面临路,两面临厂区,地下管线复杂。其自身基坑超过6米,埋深大,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可能对周边环境基础产生滑移变形、不均匀沉降等不良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应实时监测,并统计监测数据,进行正、反演分析,及时对设计、施工进行动态优化调整。
二、监测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3)《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2020;
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
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7)委托方提供的有关本工程的勘察、设计及周边环境资料;
8)委托方提供相关图纸及资料。
三、监测项目与点位布置
该项目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依据基坑围护设计图及《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有关规定,结合本工程基坑施工特点、场地周围条件及其他要求,我公司本次监测的项目如下:
在观测区50米外不受施工影响通视良好的区域埋设3个固定基准点;
2、基坑边坡水平、竖向位移观测点布设10个,编号为PD1~PD10;
3、围护桩水平、竖向位移监测点布设23个,编号为ZD1~ZD23;
4、周边建筑物竖向位移观测点布设35个,编号为CJ1~CJ35;
5、周边地表竖向位移观测点布设15个,编号为DM1-1~DM3-5;
6、周边管线位移观测点布设12个,编号为GX1~GX12;
7、水位监测孔布设13个,编号为SW1~SW13;
8、深层土体位移监测点布设14个,编号为CX1~CX14;
9、立柱竖向位移观测点布设7个,编号为LZ1~LZ7;
10、支撑轴力监测点布设6组,编号为ZC1~ZC6;
点位详见基坑监测点布置图。
四、人员设备、观测精度及观测方法
1、人员安排
为保证本项目监测质量与进度,我公司成立专门的项目部,人员如下:
姓名
职务
职称
从事本专业年限
吴卫华
项目负责
注册岩土工程师
20
范登峰
项目经理
高级工程师
17
王晓腾
现场负责
高级工程师
19
李明
技术员
工程师
11
其他辅助人员
2、观测设备、精度及方法
仪器序号
设备仪器
规格型号
应用项目
主要技术指标
1
水准仪
美国天宝
DINI03电子水准仪
垂直位移监测
每公里中误差精度0.3mm?
2
全站仪
托普康MS05全站仪
水平位移监测
精度:测角精度为±0.5″、测距精度为0.5mm+1ppm。
3
打印机
HP1125
报表打印
黑白
4
电脑
联想
报告编制
5
频率读数仪
608A
支撑轴力
6
水位计
SWY-20
坑外水位
1mm
7
测斜仪
CX-901F型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
±0.01mm/500mm
在实际测量时应采用固定仪器与测站点的方法,以保证每次观测的高程之差(沉降量)的正确。观测数据经内业检查合格后,平差求出各基准点的高程作为本沉降观测的起算数据,以后每月应进行连测以校核它稳定性。
五、允许值及预警值
根据基坑支护设计要求,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该工程监测项目提出以下警戒值:
监测内容
日预警值
累计预警值
备注
坡顶水平位移
5mm/d
45mm
坡顶竖向位移
4mm/d
32mm
桩顶水平位移
3mm/d
25mm
桩顶竖向位移
2mm/d
25mm
立柱竖向位移
2mm/d
20mm
深层土体位移
4mm/d
35mm
坑外地下水位监测
500mm
1000mm
周边建筑物垂直位移
2mm/d
20mm
周边管线垂直位移
2mm/d
30mm
周边道路垂直位移
2mm/d
30mm
钢支撑轴力
70%承载能力设计值
以上预警值(除注明外)由设计方案提供。
六、观测结果及分析
1、基坑边坡顶水平、竖向位移
自2021年3月4日进行第一次观测,至2021年7月14日进行最后一次观测,在此期间共进行54次变形观测,据数据统计分析:
坡顶竖向监测点的累计位移变化情况见表1。在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