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题库及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下面的四个选项中属于间接作用的是()
A、风荷载
B、吊车荷载
C、地震作用
D、土压力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间接作用是指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地震作用会使结构产生地震反应,引起结构的变形等,属于间接作用。吊车荷载、风荷载、土压力直接施加在结构上,属于直接作用。
2.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等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允许出现裂缝,但最大裂缝宽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一级要求严格不出现裂缝;二级要求一般不出现裂缝,满足规定条件时允许有少量裂缝。
3.结构裂缝超过规定的限值,属于超过下述极限状态的范畴是()
A、强度
B、承载力
C、正常使用
D、稳定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结构裂缝超过规定限值,会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属于超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范畴,而不是承载力极限状态、稳定极限状态或强度极限状态。
4.在确定钢筋混凝土柱的稳定系数φ时,/0/q或/0/p或/0/i中,i为()
A、异形截面的最小回转半径
B、矩形截面的短边尺寸
C、圆形截面的直径
D、异形截面的最大回转半径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柱的计算长度\(l_0\)与截面回转半径\(i\)的比值为长细比,在确定稳定系数\(\varphi\)时,\(i\)为异形截面的最小回转半径。
5.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使用条件下,构件截面混凝土()。
A、允许出现压应力。
B、不出现拉应力;
C、不出现压应力;
D、允许出现拉应力;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是在使用荷载作用下,构件截面混凝土不出现拉应力,始终处于受压状态,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避免混凝土因受拉而产生裂缝,从而提高构件的抗裂性能和耐久性。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于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采用的计算模式是:()。
A、混凝土和钢筋均考虑相关关系
B、混凝土和钢筋均不考虑相关关系
C、混凝土不考虑相关关系,钢筋考虑相关关系
D、混凝土考虑相关关系,钢筋不考虑相关关系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于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采用混凝土考虑相关关系,钢筋不考虑相关关系的计算模式。混凝土的抗剪和抗扭能力存在相互影响,考虑相关关系;而钢筋的抗剪和抗扭作用是独立发挥的,不考虑相关关系。
7.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减少预应力直线钢筋由于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1()
A、两次升温法
B、采用超张拉
C、增加台座长度
D、采用两端张拉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增加台座长度可以减少预应力直线钢筋由于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1。当台座长度增加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由于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在构件中引起的应力变化范围相对减小,从而减少了该部分预应力损失。而两次升温法主要是减少混凝土的徐变、收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超张拉主要是减少钢筋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两端张拉主要用于减少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8.下面关于短期刚度的影响因素说法错误的是()。
A、配筋率ρ增加,Bs略有增加
B、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对于提高Bs的作用不大
C、截面高度对于提高Bs的作用最大
D、截面配筋率如果满足承载力要求,也可以满足变形的限值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配筋率对短期刚度有影响,仅满足承载力要求并不一定能满足变形限值,变形还与其他因素如混凝土强度、截面高度等有关,所以该项说法错误。选项A,配筋率增加,Bs略有增加,说法正确;选项B,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提高Bs作用不大,说法正确;选项C,截面高度对提高Bs作用最大,说法正确。
9.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是考虑了()。
A、附加弯矩的影响。
B、两端约束情况的影响;
C、荷载长期作用的影响;
D、初始偏心距的影响;
正确答案:C
10.提高受弯构件截面刚度最有效的措施是()。
A、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B、增加钢筋的面积
C、增加截面高度
D、改变截面形状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在截面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截面高度对截面惯性矩的影响最大,而截面刚度与截面惯性矩成正比,所以增加截面高度是提高受弯构件截面刚度最有效的措施。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加钢筋面积对截面刚度有一定影响,但不如增加截面高度显著。改变截面形状对刚度的影响相对较小且不一定能有效提高刚度。
11.一圆形截面螺旋箍筋柱,若按普通钢筋混凝土柱计算,其承载力为300KN,若按螺旋箍筋柱计算,其承载力为500KN,则该柱的承载力应示为()。
A、500KN;
B、400KN;
C、300KN;
D、450KN。
正确答案:D
12.在单筋矩形截面设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