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习题库与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采用设置轴线控制桩法引测轴线时,轴线控制桩一般设在开挖边线()以外的地方,并用水泥砂浆加固。
A、1m~2m
B、1m~3m
C、3m~5m
D、5m~7m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采用设置轴线控制桩法引测轴线时,轴线控制桩一般设在开挖边线3m~5m以外的地方,这样可以保证在基础施工过程中,控制桩不会被破坏,同时便于引测和使用。用水泥砂浆加固是为了保证控制桩的稳定性,防止其发生位移等情况,从而准确地控制建筑物的轴线位置。
2.直角坐标法测设设计平面点位,是根据已知点与设计点间的()进行测设。
A、水平距离
B、水平角度
C、坐标增量
D、直线方向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直角坐标法测设点位是利用已知点与设计点之间的坐标增量来进行测设的。通过计算出两点之间在x轴和y轴方向上的坐标差值,从而确定设计点相对于已知点的位置,然后根据这些坐标增量进行实地测设。
3.线路中线ZY里程计算方法是:
A、交点里程减切线长
B、QZ里程减切线长
C、交点里程减1/2切线长
D、QZ里程减1/2切线长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线路中线ZY(直圆点)里程计算方法是交点里程减切线长的一半。即ZY里程=交点里程-1/2切线长。
4.纵断面测量包括()。
A、基平测量
B、后方交会法
C、中平测量
D、中线测量
正确答案:A
5.学生计算器调出方位角首先按()键。?
A、tan
B、Pol
C、Rcl
D、Rec
正确答案:C
6.利用GNSS采用统一坐标法放样线路中线,最少需要()个导线点完成坐标转换。
A、4
B、3
C、2
D、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利用GNSS采用统一坐标法放样线路中线,需要至少2个已知导线点进行坐标转换,通过这2个点构建坐标转换参数,从而实现从WGS-84坐标等转换到工程所需的统一坐标系统,以便进行准确的放样工作。
7.切线支距法测设线路中线第二缓和曲线及后半段圆曲线,规定()为坐标原点。
A、缓直点
B、交点
C、缓圆点
D、直缓点
正确答案:A
8.线路中线缓直点记作()。
A、ZH
B、HY
C、YH
D、HZ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线路中线缓直点记作HZ,表示直线和缓和曲线的连接点,从缓和曲线终点到直线起点的这一点。
9.线路左、右侧的区分,应以面向()方向为准。
A、小里程
B、北
C、东
D、大里程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线路左、右侧的区分,应以面向大里程方向为准。在铁路等线路相关规定中,通常按照面向大里程方向来确定线路的左右侧,这是一种行业通用的标准和规定方式。
10.线路中线缓和曲线与圆曲线的连接点称为:
A、缓圆点
B、直缓点
C、交点
D、缓直点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缓和曲线与圆曲线的连接点称为缓圆点,用HY表示。直缓点是直线与缓和曲线的连接点;交点是路线中两直线相交的点;缓直点是缓和曲线与直线的连接点。
11.已知控制点A的坐标X=100.00m,Y=100.00m,控制点B的坐标X=80.00m,Y=150.00m,设计P点的AABB坐标X=130.00m,Y=140.00m。若架站点A采用极坐标测设P点,其测设β角为()。PP
A、111°48′05″
B、53°07′48″
C、58°40′17″
D、164°55′53″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1.首先计算直线\(AB\)的方位角\(\alpha_{AB}\):-根据坐标反算公式\(\tan\alpha=\frac{Y_B-Y_A}{X_B-X_A}\)。-已知\(A(X=100.00m,Y=100.00m)\),\(B(X=80.00m,Y=150.00m)\)。-则\(\tan\alpha_{AB}=\frac{150-100}{80-100}=\frac{50}{-20}=-2.5\)。-通过反正切函数可得\(\alpha_{AB}=111^{\circ}4805\)(注意象限判断,这里在第二象限,方位角应是\(111^{\circ}4805\))。2.然后计算直线\(AP\)的方位角\(\alpha_{AP}\):-已知\(A(X=100.00m,Y=100.00m)\),\(P(X=130.00m,Y=140.00m)\)。-同样根据坐标反算公式\(\tan\alpha_{AP}=\frac{140-100}{130-100}=\frac{40}{30}=\frac{4}{3}\)。-可得\(\alpha_{AP}=53^{\circ}0748\)(在第一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