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机械操作规范
汇报人:
2025-06-01
目
录
CATALOGUE
02
插入式振捣器操作规范
01
混凝土搅拌机操作规程
03
附着式/平板式振捣器操作规范
04
浇筑施工通用要求
05
特殊工况操作规范
06
机械设备维护与应急管理
混凝土搅拌机操作规程
01
机械部件检查
润滑系统维护
空载试运行
安装稳定性验证
电气系统检测
设备检查与安装
操作前需检查搅拌机叶片、衬板、传动装置等关键部件是否完好,确保无裂纹、变形或严重磨损,防止运行时发生机械故障。
检查电机、电缆、控制柜等电气设备绝缘性能是否达标,接地装置是否可靠,避免漏电或短路风险。
搅拌机应水平安装在坚实基础上,地脚螺栓需紧固,并定期检查设备水平度,防止振动导致偏移或倾倒。
检查减速箱、轴承等部位的润滑油量及油质,及时补充或更换,确保运转部件润滑充分,减少磨损。
首次安装或长期停用后,需进行10-15分钟空载试运行,观察有无异响、过热或异常振动,确认正常后方可投料。
01
02
04
03
05
06
加水
投料
搅拌
先投入粗骨料,再投入细骨料,确保骨料级配合理。
坍落度
均匀性
无离析
清洗
停机
出料
骨料投料
骨料投完后立即投入水泥,避免骨料与水泥分层。
水泥投料
液体外加剂应预先溶解,粉剂外加剂需与水泥同步投入。
外加剂投料
分两次加水,首次加70%水量,搅拌30秒后补足剩余水量。
加水操作
总搅拌时间不少于90秒,强制式搅拌机转速控制在30rpm。
搅拌控制
目测混凝土和易性,检测坍落度是否符合配合比要求。
出料检查
投料顺序
验收标准
投料顺序与操作要点
安全防护与故障处理
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防尘口罩及防滑鞋,严禁穿宽松衣物靠近旋转部件,防止机械卷入风险。
个人防护要求
紧急制动装置
堵料处理流程
电机过热应对
漏浆与密封失效
异常振动诊断
熟悉急停按钮位置,突发故障时立即停机断电,严禁在运转中伸手进入搅拌筒或强行调整设备。
若发生堵料,应先切断电源,用专用工具清理,禁止直接用手掏挖,必要时拆卸搅拌叶片进行维护。
发现电机温度超过65℃或冒烟时,立即停机检查散热系统或轴承状态,排除故障后方可重启。
定期检查搅拌轴端密封圈,发现漏浆需更换密封件,避免水泥浆渗入轴承导致损坏。
若设备运行时振动剧烈,需检查地脚螺栓松动、叶片不对称磨损或轴承损坏等问题,针对性修复后再投入使用。
插入式振捣器操作规范
02
作业前检查与准备
设备完整性检查
确保振捣器各部件(如电机、软轴、振动棒)无损坏或松动,电缆绝缘层无破损,防止漏电或机械故障。
电源与电压匹配
核对振捣器额定电压与现场电源是否一致,避免因电压不稳导致设备损坏或效率降低。
润滑与试运行
开机前需对软轴接头加注润滑脂,空载运行30秒以确认无异常噪音或振动,确保设备状态正常。
环境安全评估
检查作业区域是否存在积水、杂物或障碍物,清理后方可施工,防止因地面湿滑引发安全事故。
操作人员防护
作业人员需穿戴绝缘手套、防滑鞋等防护装备,并熟悉紧急停机按钮位置,以应对突发情况。
无破损
设备检查
电缆检查
空载启动后入料,观察电机转向及异常声响,严禁带负荷启动。
安全启动流程
无松动
要达标
分层振捣时快插慢拔,每点振捣20~30秒,避免触碰钢筋及模板。
振捣过程监控
出现漏电、异响或过热时立即断电,由专业电工排查故障。
异常处理
作业后切断电源,清理电机散热孔积浆,存放于干燥环境。
停机维护
振捣安全准备
确保振捣前安全条件
持证上岗
按规操作
部件紧固
绝缘完好
操作中的安全技术要点
残留混凝土清除
定期润滑维护
存放环境要求
电机散热检查
电缆与软轴保养
使用后的清理与维护
停机后及时拆卸振动棒,用清水冲洗内部残留混凝土,防止凝固堵塞影响下次使用。
擦干电缆表面泥浆并盘绕存放,避免弯折;软轴需涂防锈油并悬挂保存,防止变形或锈蚀。
清洁电机散热孔,确保无粉尘堆积,避免因散热不良导致电机烧毁。
每工作8小时后需补充润滑脂,检查轴承磨损情况,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以延长设备寿命。
设备应存放于干燥通风处,远离腐蚀性物质,长期不用时需定期通电运行以防潮气侵蚀。
附着式/平板式振捣器操作规范
03
基础固定检查
空载试运行
润滑系统维护
偏心块调整
电源与线路配置
设备安装与调试
安装前需确保振捣器底座与模板或支架连接牢固,避免作业时因振动导致位移或松动,影响振捣效果。
检查电源电压是否与设备额定电压匹配,电缆线应无破损且长度适中,避免过长导致电压降或缠绕风险。
根据混凝土坍落度调整偏心块角度或配重,确保振动力与混凝土流动性匹配,避免过振或欠振。
启动前需进行空载试运行,观察电机运转是否平稳、有无异响,确认无异常后方可投入作业。
检查轴承及润滑部位油脂是否充足,定期补充高温润滑脂,防止因缺油导致设备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