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new布线施工注意事项.ppt
文件大小:207.5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04
总字数:约1.97千字
文档摘要

Agenda

课程内容;认真培训施工人员,确保施工水平(尤其是六类线工程)

Cat5e系统建议优先考虑使用同一厂家的整套链路器件

Cat6系统必须使用同一厂家的整套链路器件

Cat5e以上系统链路器件的生产批次或时间应接近

进货时用仿真通道模型组进行验货,“余量〞最好在2dB以上

链路分不同长度组仿真测试,重视短链路质量

搭建四个连接器/90米、50米、20米仿真永久链路进行测试

重点关注NEXT/RL参数,适当考察IL

NEXT/RL等主要参数最好在2dB余量以上,IL余量最好在1.0dB以上

建议对整卷线和跳线进行元器件级别的认证测试

跳线质量现场认证测试

整卷线质量现场认证测试

模块质量用仿真链路替换/比照测试验证

库存和运输过程中注意防雨防水防过度堆压;使用高质量(专用)打线工具,减少返工浪费,提高质量效率

链路尽量不要超长;防止使用聪明打线法(即串绕线)

专设的超长低速链路要做好文档标记,并进行特别认证测试和管理

电缆终端座内多余的线缆要切除

熟练打线练习

不要卷绕后保存

打线模块、插座处解开的双绞线线段不要超长

1.0~1.3厘米限制

能短那么短

防止过大力量拉拽电缆和垂直出管(弯角),以免损伤电缆

拉力限制100N

垂直出管受力类似剪切力,容易改变电缆微观结构

检查成捆电缆束的实际受力位置,防止少数电缆集中受力;;选择适当的测试温度

测试的环境温度以20-26℃为主

适中选择偏高上限(温度和长度)

室外链路适当留有余量或升级链路

防止电缆扭结受伤

布线放缆时最好沿电缆卷绕方向反向翻开电缆(尤其是Cat6电缆)

优先选择轴包装电缆,其次选择箱包装电缆

自制放缆卷轴

压紧电缆连接处外皮

减少插头和电缆连接的“松动〞

尽量减少连接处的电缆散开长度和间距;追踪强弱电线路间的关系

强电井/弱电井分开

特别关注强弱电线路交汇区:日光灯/空调/取暖器/碎纸机/电器供电线等等

经常检查配线架和墙插座附近的强弱电线路分布距离是否符合要求

布放设备的供电电缆时防止将电源线与综合布线平行绑扎

追踪用电设备的功率变化和线性

追踪弱电高频应用对布线系统的影响

其它弱电应用可能使用弱电通道

弱电高频应用仍然存在较强的辐射干扰

甚至直接使用链路本身作高频应用的载体

防止一缆多用:一带二PC插座,PC+共用…等等

检测到噪声的链路要做好专门的标记,排除故障或干脆废除之

噪声对不同的应用影响不同:10Base-T轻,100Base-Tx次之,1000Base-T重

检测噪声时需要区分隔离链路和接地链路的区别

仪器检测到噪声后会继续完成链路测试;室外使用电缆注意八防

防潮、防水、防高温、防辐射、防生物性损坏、防应力过大、防腐蚀、防人为损坏

参数取高温高湿测试限并留余量

列入定期维护检查工程(建议轮测)

使用室外型专用电缆

做好埋地线密封和防雨水弯等

尽量防止使用电缆接头(电缆的价格远低于接插件或模块的价格)

必要时那么须使用标准型接头;

整条链路中连接点的数量尽量不超过“四个上限〞的限制

串联线的接头用电烙铁焊接时原双绞关系应尽量“顺应〞保持

连接强度应靠外敷层的牢固度来保证

施工间隙不要“把玩〞电缆、用户跳线、测试跳线、光连接器件等

六类电缆和跳线很容易因弯折和扭结受伤

光纤跳线和连接器件容易被手指污染;坚持清洁和有序的施工程序

随时/定时进行现场清理

防止碰伤/砸伤/踩伤电缆元器件,造成链路元件硬损伤

防止污染元器件特别是光纤及其连接模块和接插件

小型元器件要随用随取,防止昆虫污染/淋雨/受潮

光纤跳线插头端面因其突出形结构极容易被弄脏

光纤插座也容易被浮沉沉积污染

光纤易受OH-影响降低透过率,防尘/防潮帽要及时戴上,并随用随摘,立刻复原

机架接地最好使用专门的弱电地

楼层不高的建筑才可以考虑使用建筑物地

机架接地分段进行,防止共用过长的机架接地线

电源地应接入强电地;使用防雷器的链路一般不超过三个连接器件

防雷器设计者一般不太重视链路参数

安装位置应靠近被保护的设备一侧

防雷器地线使用弱电地或建筑地/不建议接强电地

安装防雷器的链路必须分别进行安装前/安装后的认证测试

最好在选购防雷器产品前进行仿真测试

做好文档标记或列入专用链路档案/或降格使用

及时进行电缆系统的准确标记和更新/升级管理

标记一般都有一定比例的不准确性

更新链路和跳线时容易忘记及时更改标签

电缆管理建议实行及时管理程序

合同中应明确规定测试方法和测试所选定的标准

不同测试方法可能得出不同结果

不同标准可能得出不同结果

容易引发甲方/乙方争议;合理选择甲方测试/乙方测试/共同测试/第三方测试等方案

测试结果可以更改导致单方测试的信任度偏低

共同测试信任度居中

第三方测试信任度较高

乙方(工程商)测试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