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梅县清江口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初步设计
PAGE208
10环境保护设计
10.1概述
10.1.1可行性研究阶段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保护措施
可行性研究阶段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工程实施后,将提高当地的防洪排涝能力,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本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占用土地,因工程施工在局部地方产生噪声、空气、水质和土壤环境污染,但是其中绝大部分不利影响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轻或消除,施工产生的水、气、声污染是局部的暂时的,一旦施工结束,对环境的影响也随之结束。从环保的角度而言,项目建设不存在明显的环境制约因素,初步认为建设项目是可行的。为保障工程顺利开工建设,建设单位应尽快委托专业机构完成环境影响评价专题工作。
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间水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设置隔油沉淀池和玻璃钢化粪池等;环境空气保护措施包括改进施工工艺防尘、定期洒水降尘等;声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合理安排施工场地和施工时间、选用低噪音施工设备、施工人员佩带防噪声耳塞等;固体废物处理措施包括设置垃圾桶和及时清运生活垃圾填埋等;生态保护措施包括做好土地资源保护、设立警示牌、加强人员教育等;人群健康保护措施包括建立疫情档案、定期体检、施工区定期消毒等。
10.1.2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情况及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五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依法经审批部门审查或者审查后未予批准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环评行政审批不再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或项目核准的前置条件,不再将环评审批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或项目核准同时进行,须在开工前完成。
目前,本项目处于初步设计阶段,尚未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建议建设单位尽快编制完成环评专题,并在开工前完成相关环评编制及报批手续。
环境影响分析
(1)水环境影响
1)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
工程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生产废水主要包括施工机械冲洗维修产生的含油废水等。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施工期进场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排水。施工期降水位施工会对灌溉及水源地取水产生影响。按照本工程施工污废水性质,污染物以悬浮物和有机物质为主,废水主要为间歇式排放,排放废水时段为施工期。通过相应水处理措施处理后,工程污水全部回用,不会对周边水体水质产生显著影响。
2)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
本工程为泵站更新改造工程,运营期不新增水环境污染物,不会增加区域污染物总量,工程建成后基本和原来的运行方式保持一致,初步认为对水环境影响不大。
(2)生态环境影响
1)陆生生态环境影响
土方开挖等施工活动可能破坏现有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缩小野生动物的栖息空间、觅食范围,从而对动物的栖息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施工噪声和人类的频繁活动,会使原施工区域附近的野生动物产生趋避反应。
工程区及周边基本为常见物种,没有发现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古树名木,无国家重点保护陆生动物,工程施工扰动及噪声会使鸟类和小型兽类暂时性远离,施工活动可能会对行动较为缓慢的爬行类造成一定的伤害。随着工程建设完成,这部分影响也随之结束。
2)水生生态环境影响
本工程施工主要在枯水期进行,施工区均布置在岸上,除围堰施工可能涉水以外,其余建设过程均位于岸上陆域,涉及的施工区域与河流水体尚有一定距离,施工过程中废水禁排,因此施工废水对近岸水域水质的影响较小而且工段施工规模小,施工时间短,影响范围小,施工废水的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在施工结束后随即消失。但若施工过程中不注重落实水土保持,松散的土方雨季随雨水进入水体,可能对近岸鱼类的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总体而言,在落实施工期污水处理以及水土保持措施的条件下,对水生生境总体影响程度较小。
(3)大气及声环境影响
1)大气环境影响
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来自:土方开挖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以及运输车辆扬尘、尾气等。主要污染物包括SO2、NO2、TSP等。
对外交通道路在施工和运行过程中都将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影响,主要影响在施工期,运行期基本无影响。施工期对道路沿线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主要污染源有:推土机、挖掘机、搅拌机和自卸汽车等机械设备运行时排放的废气,土石方挖填以及弃渣堆存等施工作业所产生的PM10和飘尘,主要污染物质为PM10和NO2。此外,施工中采用的推土机和挖掘机等机械,使用柴油作能源,燃烧柴油排放的污染物主要为NO2。因此,施工期道路沿线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将下降。周边环境较为空旷,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其影响范围仅为道路沿线周围。
本工程对声环境产生影响的噪声源主要来自开挖、混凝土拌和及浇筑等施工机械设备以及运输车辆的运行等。本工程产生的施工噪声和交通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且影响是暂时和间歇性的,随着施工活动的结束,噪声影响也随之消失。
2)声环境影响
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