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2025学年 浙江高二语文下册4月期中试题.pdf
文件大小:379.52 KB
总页数:18 页
更新时间:2025-06-04
总字数:约1.67万字
文档摘要

2024-2025学年浙江省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达尔文在划时代的《物种起源》巨著中,创立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科学进化论,大大地促进了科学

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这部经典著作中,达尔文以诚实的态度提出了进化论中的一系列难点,

其中一个就是“寒武爆发”。

所谓“寒武爆发”,是指在寒武纪(距今5.7亿年前至5.0亿年前)初期世界各地不约而同地突然爆发出

众多无脊椎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腕足动物、棘皮动物、须腕动

物等无脊椎动物的主要门类,几乎都在此时出现。在我国澄江动物群中还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

达尔文不相信进化中有“突然爆发”的事件,认为无脊椎动物的主要门类在寒武纪初期几乎同时出现,

是生物逐步进化,即连续渐进的结果;现在人们感到突然,一是地质上有间断,二是未找到“中间型过

渡生物”。他在《物种起源》中,说自己的进化论是“缓慢而渐进的进化论”,还多次宣告“自然界无跃进”。

这是达尔文学说的第一个缺陷,也是达尔文的第一个可悲之处。事实上,生命演化史上的爆发远不止

寒武纪初期一次,还有三叠纪初的大爆发、第三纪初的大爆发等;自然界也绝不是“无跃进”。生物的演

化亦不完全是连续渐进的。

鉴于大量的事实,美国科学家N·埃尔德雷奇和S·J·吉尔德于1972年提出了生命演化的全新理论“间断

平衡论”。认为生物演化的过程不完全是达尔文强调的连续渐进的过程,而是突进与渐进交替的过程;

认为生物演化过程不完全是达尔文强调的线性进化图形,根据基因突变学说,生物演化进程应该是间

断平衡图形;认为新种的形成不是缓慢变异积累的过程,而是由基因突变或地理隔离形成。间断平衡

1/18

论以一种全新的哲学观点看待生物进化史,向达尔文进化学说提出了严重挑战。它比较合理地解释了

生命历史上的许多化石纪录:即生物界的突进、跃变,是可以在没有地质间断的层序中发生的。例如,

在中国南方古生界和中生界之间往往是连续沉积的,看不到长时间的间断,但是古生界的生物与中生

界的生物都发生了突变,无论是腕足类、双壳类、有孔虫类、牙形石、三叶虫类、珊瑚类等都发生了突

然的变化或绝灭和新的生物的爆发。而且,可以说生命演化的绝大多数突变阶段都找不到达尔文所期

待的“中间型过渡生物”,这都是达尔文的渐变论无法解答的。

(摘编自孙关龙《达尔文进化论的五大缺陷》)

材料二:

伟大的地质学家查尔斯·莱尔的工作为第三纪①概念的确定奠定了基础。第三纪从新生代②开始一直

延续到第四纪③冰河时期到来之前。还有一些学者将新生代分为两个大致相当的时期,即古近纪(距

今6500万——2400万年)和新近纪(2400万年前至今)。在新生代的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环境变

化发生在中始新世到早渐新世之间,并且与任何时代的界线都不吻合,这一点多多少少让人难以理解。

新生代地质时期(包括古近纪的3个地质时期)的确定以及后来对地层的进一步划分使人们对地球的

这一历史阶段所发生的环境变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古近纪剧烈的气候变化一直没有停歇,尽管有所波动,但从古近纪开始,全球气候进入了长期凉爽的

阶段。在古新世,全球气候开始变冷之后,从古新世到始新世过渡的时期全球气候又曾出现过短暂的

回暖。这次回暖与印度洋板块和亚洲板块从晚古新世到早始新世(距今5600万——5100万年)的碰撞

息息相关,这段回暖期也成为最近5.5亿年来地球上最温暖的时期之一。紧接着,全球气候又从晚始

新世的温室效应迅速过渡到了早渐新世的冰室效应。

白垩纪印度洋板块的向北漂移引发了大规模的火山活动,直到印度洋板块与巨大的亚洲板块碰撞,这

些火山活动才逐渐平息。由于大陆边缘抬升使深海沉积物中的有机物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一事

件进而导致了中始新世全球气温的升高。所谓的二氧化碳来自海洋中浮游生物、鱼类以及微生物的遗

骸。这一事件削弱了部分海洋的碳汇效应,同时大气中增加的二氧化碳又加剧了温室效应。根据现代

地质学理论,发生在古新世到始新世过渡时期的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