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pptx
文件大小:33.44 MB
总页数:43 页
更新时间:2025-06-04
总字数:约1.45千字
文档摘要

世界是物质的;;本框目录;01;思考:什么是认识?;观看火星图片;(一)认识;课堂探究;感性认识;理性认识;2019年12月30日,武汉市部分医疗机构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国家卫健委专家组31日上午已抵达武汉,正展开相关检测核实工作。

2020年1月,专家组认为,本次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例的病原体初步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一、认识与实践;一、认识与实践;1.“望梅止渴”的故事中,士兵想起酸梅子而流口水,这是大脑对梅子的味道进行回忆而产生的效果。这是感性认识的表象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在于()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C.概念、知觉和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1、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1.实践的含义;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

③探究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1.猩猩用树枝勾食蚂蚁

2.改革开放

3.学生听课

4.教师上课

5.工人修建港珠澳大桥

6.科学家研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了杂交水稻后,我国的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思考:;实践主体;(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4)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特点对号入座;3.实践的特点;含义;02;西红柿最早生长于南美洲的秘鲁和墨西哥,因为色彩娇艳,当地人把它当作有毒的果子,视为“狐狸的果实”,称之为“狼桃”,只用来观赏,无人敢食。

18世纪,法国的一位画家产生了亲口尝一尝它是什么味道的念头。他冒着生命危险吃了一个,觉得甜甜的、酸酸的、酸中又有甜。然而,躺到床上等死的他居然没事,于是“番茄无毒可以吃”的消息迅速传遍了世界。;在实践活动中,人能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实践;;主观;一位学业有成的博士来到天山脚下的尼勒克草原。他从银行贷款买了奶牛,运用学到的试管冻精、胚胎???植等新技术进行试验,第二年,奶牛就产下了良种牛犊。他把这一养殖良种奶牛的技术传给当地牧民,帮助大家实现了共同富裕。;(1)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目的和归宿。

(2)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吃一堑,长一智。

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心动不如行动。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书到用时方恨少。;;【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综合应用;【答案】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在深空探索的实践中,发明、制造了“神舟”系列、嫦娥系列等深度探索工具,扩大了人类的认识对象,提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推动人类认识的不断发展。

②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航天创造美好生活,航天科技成果运用到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领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伟大的航天精神也有助于提升国民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