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1.4地球的演化第2课时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pptx
文件大小:13.08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04
总字数:约3.43千字
文档摘要

第四节地球的演化第二课时

课程标准呈现核心素养目标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1.结合景观图或示意图,说出地层与化石的研究对认识地球历史的作用。(综合思维)2.运用地质年代表,说出地球历史的年代划分。(地理实践力)3.结合相关资料及地质年代表,说出地球的演化过程。(综合思维)

02地球的演化史

科学家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地壳运动和岩石年龄等,将地球历史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在宙之下,又分出代;在代之下,再分出纪。地壳中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具体形成时间和顺序,称为地质年代。

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地壳运动、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表

1.前寒武纪(自地球诞生至5.4亿年前)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是地球重要的成矿时期,铁约占地球历史的90%,在此期间,地球形成大气层、海洋、陆地,地球从一个毫无生机的星球变成多种原始生命的家园。

2、在太古宙,地球上是一片深浅多变的广阔海洋,没有宽广的大陆。那时,岩浆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经常出现烟雾满天的景象。太古宙中期才出现最原始的生物。从无生命到有生命,这是生物演化史上的一次飞跃。澳大利亚沙克湾的叠层石由原始藻类在周期性生长过程中.黏结泥沙后层层相叠而成

3、在元古宙,现在的陆地仍大部被海洋所占据。那时地壳运动剧烈。元古宙晚期,出现了若干大片陆地。元古宙时,海水中的生命活动明显加强,除单细胞生物外,还出现了藻类、海绵等低等的多细胞生物。地球进入了一个生命大发展的阶段。

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元古代的地壳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在太古代小规模陆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在元古代末期,已经形成了许多稳定的古陆地。元古代的地层中含有比较丰富的矿产,主要是铁矿。元古代的藻类日益繁盛,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地球上的大气从缺氧状态发展到存在较多游离氧的状态。元古代中期,地层中开始出现紫红色石英砂岩和赤铁矿层,这说明大气和水体中已存在相当多的游离氧。云台山元古代紫红色石英砂岩

(二)显生宙按照早晚顺序,显生宙依次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1.古生代古生代是地壳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到了中后期,陆地面积大大增加,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

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海水中出现了许多种动物,如三叶虫、珊瑚等;

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

后期,鱼类逐渐演化成两栖类,动物从海洋向陆地发展。

中后期,陆地上出现了大片植物,特别是蕨类植物繁生,从海滨地带到大陆内部,出现了万木参天、郁郁葱葱的景象。晚古生代时期,陆地上的蕨类植物繁茂、形成广阀森林,这是当时主要的造煤植物。石类一二叠纪成为地质史上一个重要的成煤时代。

阅读Reading寒武纪大爆发在寒武纪早期,地球海洋中的生物快速发展,进化出大量不同种类的生物。古生物学家称这个事件为“寒武纪大爆发”。论证依据主要是云南寒武纪早期澄江生物群化石。在此之前的元古宙末期各类动物中,极少见到与澄江生物群中这些动物有直接亲缘关系的生物。这使得澄江生物群的突然出现成为生物进化史上的重大事件。从寒武纪开始,大量海生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由此揭开了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的序幕。

2.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大大小小的恐龙繁生。后来空中出现了始祖鸟,爬行动物的一支开始向鸟类发展。

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苏铁纲、银杏纲、松杉纲等是主要的代表植物。

阅读Reading中生代恐龙灭绝的证据-陨石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中生代末期的地层内,科学家发现铱元素含量异常,高出邻岩层平均值的30倍左右,这成为支持小行星撞击地球假说的证据。因为铱元素地球表面并不常见,而陨石中却经常存在铱含量较高的现象。有些地质学家认为,果一颗足够大的富含铱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并发生爆炸,那么,大量富含铱的尘埃粒就会散发到大气层中,在地球表面就会覆盖一层富含铱的尘土层,最后形成的层铱元素含量就会异常高。经计算,含铱泥土里存在的铱,需要一颗直径大约10米的小行星撞击才能产生。在美洲尤卡坦半岛的北部海岸,地质学家发现了一个部分淹没在海水中的陨坑,直径180~200千米。这是中生代小行星毁灭性撞击地球最可能发生的地点。

3.新生代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出现了灵长类。

第四纪出现了人类,这是生物演化史上的重大飞跃。

新生代包括: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