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后浪》;后浪首先让我们想到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什么是后浪?那恐怕是和你们一样年纪的人。视频只有短短3分钟,却包含了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变化、思想的变化以及不一样的年轻人,让人感受到蓬勃的新生代、新期望正向我们昂首阔步地走来。在哲学范畴上,它体现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那么在哲学上,什么是运动?物质是怎样运动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来探索。;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总议题:运动的规律性;歌曲:《少年》;议题一;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社会更迭:原始社会一奴隶社会一封建
社会一资本主义社会一社会主义社会。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1、运动的含义;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它揭示了物质的本质,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绝对的、不变的唯一特性,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
(2)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它揭示了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相对于物质的其他属性如可知性、无限性而言的。;机械运动
化学运动
生物运动
社会运动
思维运动;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离不开运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承担者)。(运动离不开物质);一位建筑师设计了一套综合楼群。崭新的楼房一座座拔地而起,即将竣工时,园林管理部门的人向建筑师要铺设人行道和绿化等的设计。建筑师说:我的设计很简单,请你们把楼房与楼房之间的全部空地都种上草。园林工人虽然很不理解,但是只能依据建筑师的要求去做。结果在楼房投入使用以后,人们在楼间的草地上踩出许多小道,走的人多就宽些,走的人少就窄些。在夏天,草木葱葱的季节,这些道路非常明显、自然、优雅。到了秋天,建筑师让园林部门沿着这些踩出来的痕迹铺设人行道。当地的居民对这位建筑师的人行道设计非常满意,他们感到方便、和谐、优雅,愿意走这些道路。
(1)当地区民为什么对这位建筑师的人行道设计非常满意?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建筑师设计道路的方式给你的启示。;议题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那么物质的运动是杂乱无章的吗?;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红灯停,绿灯行
3.新陈代谢
4.水往低处流
5.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6.万有引力规律
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8.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9.油价调整
10.春夏秋冬四季更替;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有其固有的规律。;人类社会
的发展;不能认为规律是无条件的和永恒不变的
(1)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永恒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2)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人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但无法改造、消灭、创造、发明、超越规律本身。
(3)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和效果随客观事物自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而变化。
(4)规律本身无好坏之分。
(5)我们应当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按变化了的规律办事。把规律看作是永恒不变的,是形而上学的表现。否认规律的客观性,是唯心主义的表现。;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③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有其固有的规律。;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曾做出过“预言”,称人类可能在2600年之前就会灭绝。他认为,随着地球人口增长,能源消耗将会增加,地球将变成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霍金的预言表明()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都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B.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赖的,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C.客观规律是普遍永恒的,人类可以认识利用和改变规律
D.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世界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综上:;议题三;1949年,19岁的袁隆平进入农学院学习,开始将农业视为自己一生的追求。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
最初他研究红薯育种栽培,但当时国家粮食短缺,于是他主动转向研究当时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研究。从1964年开始,袁隆平全身心投入杂交水稻的研究,开始追求禾下乘凉梦。多年的努力下,他从天然杂交稻中汲取灵感,研究探索出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