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认识论)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什么是哲学)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吸收外来)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向未来)哲学与文化必修四知识体系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知识回顾】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及历史使命?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有哪些?最新成果是?4、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是什么?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2.1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的物质性第一部分
世界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呢?本框就是从自然界、人类社会、意识三个方面,说明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意识)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物质性)物质性物质性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的物质性
王二李三人猫、狗动物花草生物日月星辰看得见的物质形态磁场、超声波看不见的物质形态物质【抽象、一般、共性】物质的具体形态【具体、个别、个性】将物质的概念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就会陷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注意】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客观性(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物质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认识。(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物质的唯一特性万事万物的本质是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1.物质的含义P18一、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存在客观实在
比较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区别联系除客观实在性之外,还有自身的个别属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是对物质的具体形态概括和抽象;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可以被创造,有生有灭。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但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哲学上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
自然界是怎么产生的?自然界是按照人类的意志产生和发展的吗?
原理: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也没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一、自然界的物质性【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要尊重、顺应、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顺从、服从、征服×
人类出现后,创造了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例如转基因食品、高速公路、铁路、桥梁、码头……有人产生疑问,人能有意识地制造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东西,这是否意味着自然界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呢?请谈谈你的观点。结论(启示):人类虽然表面上创造了很多东西,但是人们改造自然物的基础和前提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和规律,不可能随心所欲凭空创造。这说明人类出现后,自然界仍然是客观的、物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第二部分
人类的进化史现代人古猿猿人新人思考: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是什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构成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物质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从构成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生产力生产关系①劳动者(如木匠)②劳动工具(如锤子)③劳动对象(如木头)生产方式客观物质力量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如锤子和木头是谁的)②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老板与员工)③产品的分配关系
(如制作出的椅子归谁)客观经济关系客观物质性决定反作用2.从构成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第三部分
1.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点的,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一切物质具有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再到人类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