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2风成地貌课件-高一地理上学期湘教版(2019)必修一.pptx
文件大小:84.01 MB
总页数:41 页
更新时间:2025-06-04
总字数:约3.28千字
文档摘要

风成地貌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

【课程标准】1.观察风成地貌景观图,了解风成地貌的形态和分布特点。2.借助案例探究分析,理解风成地貌、风沙活动的形成原因。3.结合案例,学会有针对性分析防沙治沙措施,解决区域性实际地理问题。

123风蚀地貌风积地貌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风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形态的主要“雕刻师”。风力作用可以使地面受到破坏,形成各种风蚀地貌风中挟带的沙粒在地面堆积,则形成各种风积地貌

风蚀地貌1

风蚀地貌风蚀作用吹蚀作用磨蚀作用风吹过地面时,带走细颗粒物,造成地面的破坏挟带沙粒的风吹过地面物体时,风中运动的沙粒对经过的物体进行磨蚀,造成地面物体的破坏风的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是互相联系的过程,实际上总是同时同地进行着的。

由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叫作风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壁龛、风蚀柱、风蚀残丘、风蚀沟槽等。风蚀地貌

风蚀地貌①在风沙强劲的地方,如果露出地表孤立突起的岩石如果下部岩性较软,经长期侵蚀可能会形成顶部大于下部的蘑菇外形,称为风蚀蘑菇。

风蚀地貌风蚀蘑菇为何上部宽大、下部狭小?风力侵蚀程度不同:接近地表的气流含沙量较多,磨蚀强烈;岩性的差异,下层软,上层硬,蘑菇石更易形成。

风蚀地貌②陡峭的岩壁受风沙的吹蚀和磨蚀,岩壁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凹坑,有群集,有分散,使岩石表面具有蜂窝状的外貌,称为石窝(风蚀壁龛(kān))。

风蚀地貌③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或土体,在风的长期吹蚀后,易形成一些孤立的柱状岩石,称为风蚀柱。

风蚀地貌风蚀城堡风蚀拱桥

风蚀地貌风蚀垄风蚀残丘

风蚀地貌风蚀谷风蚀洼地

风蚀地貌风蚀残丘风蚀沟槽风蚀沟槽风蚀垄脊雅丹地貌:“雅丹”来自维吾尔语,原意为“陡壁的小丘”,现在泛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形态:相间排列的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的地貌组合。

雅丹的形成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发育这种地貌的地质基础,即湖泊沉积地层;二是外力侵蚀,即荒漠中强大的定向风的吹蚀或流水的侵蚀。主要特征是沟槽与垄脊相间分布;走向与主风向一致。雅丹地貌

风蚀柱风蚀残丘风蚀沟槽风蚀土墩风蚀垄脊风向风向

风蚀地貌盆地边缘的雪山,积雪融化后河水带来的沙石在盆地边缘堆积;该区域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风侵蚀地表带走细颗粒物,留下粗大的砾石覆盖着地面,形成戈壁滩。

练习下图是“我国某地区‘魔鬼城’景观图”,回答以下两题。1.雅丹地貌的岩石从成因上属于()A.喷出岩 B.变质岩C.侵入岩 D.沉积岩2.下面属于魔鬼城景观特征的是()①土墩与凹槽相间排列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方向垂直③地面支离破碎④土墩奇形怪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DD

风积地貌2

风积地貌概念:风中挟带的沙粒,在风速降低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就是风积地貌。形态:主要以各种形式的沙丘呈现。

第四章第一节常见的地貌类型(1)固定沙丘:有些沙漠水分状况较好,有些植被,能够对沙丘起到固定作用,从而形成固定沙丘(2)流动沙丘:在更为干旱的沙漠,没有植被的固定,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从而形成流动沙丘(比如新月形沙丘)风力沉积地貌之:沙丘——沙丘的分类

应用:判断风向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迎风坡背风坡迎风坡风向风向迎风坡背风坡迎风坡背风坡吹蚀堆积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

新月形沙丘链延伸方向延伸方向。新月形沙丘相互连接形成新月形沙丘链,大多平行,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大致垂直。

试判断新月形沙丘形成的风向迎风坡迎风坡N

2.根据堆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风力堆积也有分选性,搬运物随风速的减弱而堆积,颗粒大的先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所以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风积地貌

PO220230240N0300米练习读下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风向1.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2.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D.华北地区BC

中国有一个地方,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这里有火热、豪迈的信天游,这里有“院落地下藏,声从地下来”的窑洞,这里还有“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文化特色。思考:1.黄土高原是怎么形成的?2.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