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教
学
设
?id*
2025秋
第1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第1课时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了解正负数的实际意义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
3从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正负数的概念,并通过各种师生活动加深学生对“相反意
义的量”的理解;使学生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
4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既体现知识的学习过程,又体现知识的应用过程,同时还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
【教学重点】
重点是理解正负数、。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
难点是正、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情境1]我先向同学们作个自我介绍,我姓XX,大家可以叫我XX老师,身高XX米,体
重XX千克,今年XX岁,教龄是XX年,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老师刚才
的介绍中出现了一些数,它们是些什么数呢?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了数1,2,3,…等整数;
为了表示“没有”、“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
和小数所以数产生于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情境2]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在《天气预报》中我们看到了哈尔滨、北京、上海三个城
市某天的温度表示,如果没有播音员的解说,你能明白这些数的确切含义吗?
[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不够用了,从而
引出负数情境1中让学生发现数不够用了情境2中让学生体验了负数的存在和意义
[教学说明]通过现实情景再现,让学生体会到负数存在的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
识通过前面的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
意义的量奠定基础,有趣的情境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相反意义的量
问题1阅读教材第2页中的图表,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请举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问题2观察上面所找出的相反意义的量,它们在意义上是什么关系?它们都是数量吗?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观察生活,在经过观察、分析后能得出结论
[归纳结论]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入与支出;
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
2正负数的概念
问题1把上面涉及的数都列出来,并分组归类可以分为几类?每类各具备怎样的特征?
问题2把0放在哪一类?0表示什么意义呢?
[教学说明]一方面让学生经历数的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明确正负数的特征,另一方面让学
生进一步感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不仅表示没有,还表示正负数的分界
£2
[归纳结论]如3,12,2,100,286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如-3,-15,-150,-耳等这样的
数叫做负数正数前可加正号“+”,通常情况下正数前的正号可省略不写?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
数
1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下列各对量中,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是()
A购进50斤苹果与卖出-50斤苹果
B高于海平面786米与低于海平面230米
C,向东走-9米和向西走10米
D,飞机上升100米与前进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