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反思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第1课时认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本节课以生活中的物体为切入点,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常见的几何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对点、线、面、体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学中应强化学生对基本几何体的认识,鼓励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某个几何体的理解和领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从一堆立体
模型中闭眼摸出某种几何体,通过自主、合、探究学习,更加深刻的感悟几何体的特征,激发
学生的联想与再创造能力。
第2课时立体图形的构成
立体图形是更好地认识、描述并交流生活空间的工具。本节课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
图形的构成,通过生活实例感悟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旋转体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
的几何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立体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中的实物或
图片,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2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
第1课时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
本节课为开放式教学,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经历“立
体-平面-立体”的转换过程。先通过任意剪开正方体得到多种不同的展开图,让学生思考原因,
再要求剪出指定的展开图,让学生有意识的去想象并通过实践进行验证,有助于发展空间观念,
提升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以实践者的身份自主活动,动手操,学会思考,
实现知识思考和实践行动的相互促进。
第2课时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与折叠
本节课内容对学生空间观念要求比较高,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和挑战意识,部分学生会感
到很困难。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相信学生,释放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能够更加
形象地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深刻地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同时,让学生合交流、
探讨,培养学生团队合精神。
第3课时截一个几何体
经历之前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经历用平面去
截一个几何体的活动过程,体会截面形状的变化,化抽象为形象,在体与面的转化过程中进一步
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同时通过课后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CT技术、3D
打印技术等前沿科技中截面的应用,将复杂技术用简单的道理讲清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
情。
第4课时从三个方向看几何体的形状
本节课的内容是从三个方向看几何图的形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实物模型、演示多媒
体课件,使学生直观、具体、形象地感知图形。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几何体,画出对应的
形状图,并从中发现几何体与形状图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形状图确认几何体的构成,锻炼学生
的逆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
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认识有理数
第1课时有理数
本节课是有理数全章的第一节,为以后“数”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用
正数和负数表示量的经验,但是体会它们的意义却是首次。在教学过程中,可用贴近学生生活实
际的问题情境为导入,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数、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数、
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通过对负数的进一步认识,体会数系的扩张,进而归纳出有理数的
概念,并对有理数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