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3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教案.pdf
文件大小:491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4
总字数:约6.28千字
文档摘要

分课时教学设计

《10.2.3平行线的判断方法1》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其他课?

《10.2.3平行线的判断方法1》是沪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0章《相交线、平行线与平

移》的第二节第三课时的内容。教材以“三线八角”模型为基础,通过实验操作(如

教学内容分析用三角板和直尺移动角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同位角相等”与“两直线平行”之

间的逻辑联系,并从直观感知过渡到逻辑推理。该内容不仅为后续内错角、同旁内

角判定方法的学习提供范式,更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七年级学生已掌握平行线定义、同位角概念及角的度量方法,但对“同位角相等”与

“两直线平行”之间的因果关系缺乏系统认知。学生能够通过直观操作(如移动三角

学习者分析

板观察角的位置)初步感知判定方法,但在从实验现象抽象出几何结论时,常忽略“同

位角”的对应关系或“相等关系”的判定依据,导致推理过程不完整。

1.理解“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能运用其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并规

范书写推理过程。

教学目标

2.能用尺规作图: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3.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分析、逻辑推理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并能用几何语言规范表述推理过程。

引导学生从实验操作中抽象出“同位角相等”与“两直线平行”的因果关系,突破从直

教学难点

观感知到逻辑推理的思维瓶颈。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环节一:新知导入

教师活动1:学生活动1:

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认真思考,举手回答

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问题

如果a∥b,c∥b,那么a∥c.

平行线的画法

(1)落:把三角板的斜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2)靠: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

(3)推:沿直尺平移三角板,使原来和直

线l重合的一边经过点P

?

(4)画:沿三角板的这条边画直线l,所

画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活动意图说明:复习导入有利于衔接新旧知识,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旧知识引入新的知识有利于

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环节二:探究新知

教师活动2:学生活动2:

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观察:如右图,在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时,

三角板紧靠着直尺移动,这时∠1与∠2相等,认真观察,探究平行

所画直线l与l平行.线的判断方法1

如图(1),在画平行线时,如三角板移动过程

中没紧靠直尺(这时∠2>∠1),所画直线l与l平行吗?

如图(2),如果∠2<∠1,所画直线l与l平行吗?

认真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