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二课如歌行板 教学设计 苏少版2025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pdf
文件大小:862.72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04
总字数:约2.21千字
文档摘要

编写人:李爱军审核人:张美霞

课题第二课如歌行板单元—-学科美术年级七

课型新授课课时1多媒体使用是

1.掌握中国传统文人画、北方文艺复兴风俗画与点彩派的技法特征。

2.通过对比观察与小组讨论,培养图像识读与审美分析能力。

目标

3.感悟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家对“人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艺术表达。

重点对比东西方方绘画的社会视角差异。

难点点彩派的技法科学性及视觉呈现逻辑。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教学活动教师个人备课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关注差异)

第二课如歌行板

学一:情境导入?名画猜谜

1.多媒体展示局部图引入新课

A、《西园雅集图》的竹林与书案;

B、《雪中猎人》的雪地犬吠场景;

程C、《大碗岛的星期大下午》的伞状轮廓人群。

2.提问引导猜想:

A、这些画面碎片分别传递了怎样的季节/环境氛围?

B、你认为它们来自东方还是西方艺术?为什么?

二:讲授新课?多维赏析

1.《西园雅集图》(宋?李公麟)

A、观察任务:圈画中文人雅士的活动类型(品茶、作

诗、弹琴等)。

?核心分析:

B、人物与自然的关系:“竹石环绕〃象征文人怎样

的精神追求?

C、构图特色:画面如何通过留白与线性透视营造“雅

集”的空间感?

2.《雪中猎人》(彼得?勃鲁盖尔)

A、细节挑战:搜寻画面中至少3处展现“冬季劳作与

娱乐”的细节(如冰面滑行者、砍柴者)。

对比思考:

B、与《西园雅集图》相比,人物身份与活动有何不

同?

C、冷色调的雪景如何烘托北方文艺复兴的世俗生活

气息?

3、《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乔治?修拉)

A、科学解密:通过放大画面局部,解释“点彩法

如何通过色点并置产生光影混合效果。

时代隐喻:

B、机械化排列的人物姿态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怎样的

社会状态?

C、与《雪中猎人》的自然主义风格相比,此画构图

有何几何化特征?

三、创意实践?艺术再表达

任务:时空穿越拼贴画

1、小组合作:选取一幅画为背景,将另两幅画的元素

(如《西园雅集图》的琴师、《雪中猎人》的猎犬)融入

其中。

2、思考导向:

A、不同文化符号的碰撞会产生怎样的新叙事?

B、如何通过色彩/构图调整让画面更和谐?

程四:总结提升?音乐联结

1.配乐升华:

A、《西园雅集图》:古琴曲《流水》片段;

B、写段观后感对比中西绘画中的“人与自然主题。

2、总结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