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湖南省桑植县贺龙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1.doc
文件大小:28.5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04
总字数:约2.97千字
文档摘要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掌握1894~1901年间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掌握《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识记在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应用反抗的事迹。

(2)理解:理解掌握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分析两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分析列强在这两次侵略战争中所作所为或所持态度及其原因。

(3)运用:通过分析通过分析在这两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的不同态度,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与中国人民中爱国人士的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学习,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原因和目的。

(2)引导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进行列表和纵向比较,让学生从中概括和归纳其危害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两次侵华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分析,培养出学生学生的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信念。

(2)在两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借此史实培养出学生不畏强权的精神。同时通过对欧美俄日等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加深学生爱国注意情感。

(3)通过对战中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告诉学生们要珍惜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2、难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为主,辅之以师生交流讨论,列表法、比较法、分析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器具: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从未宣称过拥有钓鱼岛的主权。那么,我们究竟是什么时候被暂时夺去钓鱼岛的主权?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首先,让我们来学习一下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教授新课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甲午战争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大肆推行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根本原因)

(2)1894年朝鲜的东学党起义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契机。(导火线)

(3)帝国主义的默许或支持。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

(4)清政府腐朽落后,战争准备不充分。

2、经过:(略)

3.后果:1895年4月《马关条约》的签订

?内容: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钓鱼岛)

??赔款: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开埠: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特权: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影响:

提问:(根据《马关条约》的内容,你能不能分析出它对中国的影响?)

割地:中国的领土与主权的严重丧失。

??赔款:加重中国人民负担;清政府举借外债,列强对中国控制加强。

??开埠:列强势力深入中国内陆。

??特权: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深远影响:对中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国人,国内掀起救亡运动的高潮。洋务运动宣告失败。

对日本:增强日本侵略力量,促进日本国内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也使得日本对外扩张更加张狂。

对远东格局:“大陆政策”向前推进一步,日本控制了朝鲜。日本国际地位上升,中国下降。

对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思考:战争失败原因是什么?(见练习上)

第二课时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1)原因:民族危机加深,反侵略斗争高涨;帝国主义侵害程度最深

?????民间义和团组织的发展。兴起于山东的原因

??教民矛盾

(2)兴起:打着“扶清灭洋”口号,1900年在京津地区发展形成高潮。

(3)主要活动:反抗帝国主义。

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首先,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它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的尖锐,能够广泛地动员群众参加反帝斗争。但是,扶清灭洋并不是一个科学的战斗纲领。扶清容易使义和团放松对清朝统治的警觉;灭洋又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这说明义和团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阶段。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但是列强对此并不满足,妄图进一步瓜分中国。(根本原因)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侵略的斗争日益加深。如口号“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直接原因)

(2)经过:(1900~1901)【不计为教学重点,学生自主学习】

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给了西方列强侵略借口。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发动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顽强阻击,被迫退回天津。天津的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也英勇打击侵略者。八国联军增派兵力,7月占领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