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溶解度
情景导入
打开碳酸饮料倒出一杯,往往看到有较多泡沫溢出,一段时间后看到杯子里只有半杯饮料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自主预习】
溶解度的理解与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1)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下,某固态物质在溶剂里达到
状态所溶解的。
(2)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意思是20℃时,水中达到
状态时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或者20℃时,水中可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6g。
(3)物质的溶解性是根据℃时的溶解度规定的,当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10g时,其为易溶物质。
a.固体的溶解度从几个要素进行规定?
b.要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1)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外因是。
(2)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可通过法或表示。
(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A点表示,则该温度下,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得到的溶液为,质量为。
②P点表示;t1℃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
③温度高于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乙物质的溶解度。
④要使接近饱和的甲物质的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
或。
3.气体溶解度指的是什么?
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大小的外界因素是()
A.溶剂质量B.溶质质量
C.振荡或搅拌 D.温度变化
【答案】预学思考
1.(1)温度100g饱和质量
(2)100g饱和36g100g最多
(3)20大于
a.四个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以g为单位的溶质质量
b.比较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2.(1)温度
(2)列表溶解度曲线
(3)①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g饱和溶液75g
②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30g相等
③大于
④加入甲物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3.一定温度下,该气体的压强为101kPa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自学检测
D
【合作探究】
能从溶解度曲线正确获取信息
完成教材探究,思考并回答问题。
1.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教材表91中数据,在教材图911的坐标纸上绘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表示硝酸钾、b表示氯化铵、c表示氯化钾、d表示氯化钠。
2.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和85℃时的溶解度,填写下表。
温度/℃
25
85
溶解度/g
NaCl
KCl
NH4Cl
KNO3
3.根据教材图912和图913,回答:
(1)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2)从溶解度曲线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3)溶解度数据表和曲线都可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二者有何区别?
1.(教材变式)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A的溶解度为g。
(2)℃时,A、C的溶解度相等。
(3)如果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可用的方法得到较纯的A物质。
(4)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在t2℃时,向50g的水中加入25g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为(选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形成溶液的质量是g。
明确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结合生活实际,回答教材讨论的相关问题。
1.打开汽水瓶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
2.下列方法能增大气体物质的溶解度的是()
A.升高温度 B.增加溶质
C.减小压强 D.增大压强
【答案】任务驱动一
2.36.238.635.752.639.268.9
36.2190
3.(1)KNO3、NH4NO3等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NaCl等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读取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获得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比较不同温度下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找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及提纯物质的方法等
(3)溶解度数据表的特点:以实验为基础,数据准确,但因温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