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
23《马说》
【预习反馈】
一.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5.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二.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标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栗一石。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D.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三.填空。
1.《马说》是韩愈《》四篇中的第四篇。
2.“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也可以用来,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一种道理。
3.韩愈,唐代家、思想家、教育家,“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四.课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五.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⑵才美不外见 见:
⑶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
⑷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⑸策之不以其道 策:
⑹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B.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C.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不以千里称也。
⑵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⑶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相同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用不同的表述方法?
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⑵故虽有名马;
⑶马之千里者; ⑷天下无马。
六.理解课文内容。
1.请梳理课文的论证思路。
2.《马说》中的标点符号是现代人加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问号结束。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3.请结合文章内容发挥想象,对“千里马”在“槽枥之间”的心理加以描写。(不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