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5学年度高二历史其次学期统编版〔2025〕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航路开拓后食物物种沟通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关于马铃薯的传播,某同学搜集到以下信息,据此推断他的结论可能是马铃薯
16
16世纪中期
欧洲马铃薯传入欧洲,起初被用作饲料和赏识、药用植物
1770年
法国科学家帕门尔发表科学论文,具体分析马铃薯的养分优势
1795年
英国泰晤士报刊出食谱,教人蒸煮马铃薯汤,用马铃薯做面包
1650—1850年中国人口增长了两倍〔明末清初,马铃薯传入中国并广泛种植〕
①用途广泛,是世界市场中的重要商品
②转变了当地人民的食物构造
③养分价值高,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的主食
④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航路开拓后,原产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如玉米、番薯等纷纷传入中国,且种植面积快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这状况有助于
缓解明清人口增长的压力C.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成熟
彻底转变明初的农业种植构造D.推动明清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
航路开拓后,欧洲商人奔驰于从欧洲到非洲、美洲、亚洲的各大港口和商品集散地,掀起了一场“商业革命”。以下属于欧洲市场上消灭的商品有
①美洲玉米 ②中国茶叶 ③印度香料 ④非洲象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17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此后,英国的牛津、伦敦,法国的巴黎、马赛,北美的纽约、费城等地也相继开设咖啡馆。咖啡馆的进展历程反映出
世界物种沟通范围逐步扩大C.咖啡馆成为了社交主要媒介
欧亚地区饮食构造减趋同化D.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地理大觉察后,欧洲社会生活中消灭了一种的食物——马铃薯。由于《》中没有提到这种食物,教会制止人们食用,但是饥饿的穷人打破了禁忌,此后这种食物快速普及。这说明
物种冲击了教会的权威C.教会对人们的掌握很严格
物种的传播是曲折的D.当时欧洲阶级冲突锋利
6.16世纪伊始,随着航路开拓,一方面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生根发芽。另一方面也有很多物种来到美洲。以下物种属于欧洲人带入美洲的是
小麦、水稻、牛、马C.玉米、水稻、牛、马
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D.马铃薯、番茄、花生、葡萄
欧洲商人把美洲的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到世界其他地区,小麦、水稻等作物又随着欧洲移民渐渐进人美洲。这一现象开头于
丝绸之路开通C.航路的开拓
罗马帝国的扩张D.垄断组织的消灭
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制造了绚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很多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以下农作物的原产地在美洲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明代马六甲对中国的贡物中包括“沉香、乳香、黄速香、金银香”等众多香料。1511年,葡萄牙人阿尔布格里格率领舰队前来攻打并攻占了马六甲,翻开了通往中国的门户,从而获得了关于中国沿海地理的真实信息。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葡萄人领先到达马六甲C.中国的国门开头被翻开
西方推动中国沿海开发D.早期殖民扩张的必定性
10.17世纪欧洲一本书中记载了风梨、马铃薯、木薯等农作物品种,它反映出航路开拓的影响是
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C.美洲传统社会遭到巨大破坏
洲际之间农业物种的沟通D.欧洲资本原始积存的加速
据《论影响社会上劳动阶级状况的环境》记载,“1762年英国一位农业雇工家庭的饮食开支包括:面包、面粉、燕麦片、马铃薯、蔬菜、蚕豆、豌豆、水果、牛奶、牛油、奶酪、肉、啤酒、舶来品、醋、香”料等。该饮食开支说明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趋完善C.家庭饮食构造养分摄入均衡
人民群众消费水平普遍提高D.工业化食品转变了生活习惯
12.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进到美洲;明朝时,玉米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18世纪初,原产自非洲的咖啡传入美洲。据此可知
A.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B.人类社会的横向沟通取得重大进展C.航路开拓催生出欧洲的生产方式
D.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据记载,乾隆六年〔1741年〕第一次全国人口统计的数字为1.4341亿,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时增长到
D.
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
开荒卓有成效,粮食作物实现丰收C.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
丝绸之路畅通,吸引大量人口定居D.国家废除丁税,隐蔽人口失去意义
下面是局部原产美洲的物种向中国传播的状况表。据此推断,明清时期引进美洲的物种
解决了农业大国的粮食问题C.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消灭
促进了中外贸易的不断扩大D.增加了人们生活的食物来源
对下表所示世界人口变化状况分析的选项正确的选项是
A.各大洲的人口数量处于持续增长状态B.世界大战肯定程度上减缓了人口增长C.欧洲人和具有欧洲血统的人增长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