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精品】高一年级(17)班《端午节主题班会——传统文化与习俗体验》主题班会(26张PPT).pptx
文件大小:5.1 MB
总页数:26 页
更新时间:2025-06-03
总字数:约4.1千字
文档摘要

端午节主题班会——传统文化与习俗体验

目录02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端午节简介01端午节的神话传说03端午节趣味活动05端午节的诗词文化端午节的现代意义0406

端午节简介01

节日起源与历史屈原纪念说吴越图腾说恶月驱邪说端午节最主流的起源与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相关。据《史记》记载,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后,当地百姓划船打捞并投粽喂鱼以保护其遗体,逐渐演变为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古代阴阳观念认为五月为毒月,五日为恶日。先秦时期就有在此时用兰草沐浴、悬挂艾蒿等驱邪避疫的习俗,东汉《风俗通义》详细记载了这类禳灾传统。考古发现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龙图腾崇拜,春秋时期吴越地区盛行龙舟竞渡的祭祀活动,后与中原文化融合形成端午节俗。

文化符号融合:粽子融合纪念屈原与农耕祈福双重意义,龙舟结合体育竞技与祭祀仪式,体现民俗多功能性。自然时令智慧:挂艾草菖蒲顺应仲夏防虫需求,雄黄酒针对湿毒气候,展现古人生态适应智慧。非遗传承创新:五色丝线从巫术信仰演变为儿童饰品,传统习俗通过现代设计焕发新生。地域特色差异:西北地区流行五毒肚兜,南方侧重龙舟竞渡,反映地理环境对习俗的塑造。国际影响力:韩国江陵端午祭、日本男孩节等衍生形态,印证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力。习俗名称主要寓意常见形式吃粽子纪念屈原/人丁兴旺大黄米粽、蜜枣粽等赛龙舟驱邪祈福/团队精神竞渡比赛、龙舟巡游挂艾草菖蒲驱虫辟邪/净化空气悬挂门楣、制作香囊系五色丝线避灾除病/祈福儿童手腕彩绳、颈饰饮雄黄酒解毒驱蛇/祛除湿气涂抹额头、少量饮用节日别称与时间

文化地位与意义与春节、清明、中秋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四大传统节日精神价值载体文化融合典范既包含纪念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又体现中医未病先防的养生智慧,还传承着家庭团聚、邻里互助的社会伦理。作为多民族共享的节日,不同地区发展出各具特色的习俗,如苗族龙舟竞渡、壮族药市贸易等,展现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特征。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02

纪念屈原的起源唐宋时期龙舟竞渡被纳入宫廷庆典,明清时期发展为民间体育赛事,现代更融合了团队协作、体育精神等元素,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祭祀到竞技的转变地域特色与创新形式不同地区龙舟造型各异(如广东龙舟装饰华丽、湖南龙舟注重速度),当代还发展出夜光龙舟、冰上龙舟等创新形式,展现传统文化活力。赛龙舟最早源于战国时期,人们划船追赶拯救投江的爱国诗人屈原,后演变为纪念其忠贞精神的民俗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爱国情操的崇敬。赛龙舟的由来与演变

包粽子与饮食文化粽子的象征意义以粽叶包裹糯米寓意包裹福气,早期投入江中祭祀屈原,后演变为家庭团聚共享的节令食品,体现中国人民以食为天的文化理念。南北风味差异北方多见红枣豆沙甜粽,代表生活甜蜜;南方盛行咸肉蛋黄粽,反映物产丰富。地方特色如浙江湖州枕头粽、广东肇庆裹蒸粽,形成独特饮食地理标识。健康饮食新趋势现代改良推出低糖粽、杂粮粽、素食粽等,既保留传统工艺又符合健康理念,学校可组织学生体验包粽并讲解膳食平衡知识。

佩香囊与挂艾草香囊的防疫智慧内装苍术、白芷等中药材的香囊,古人用于驱蚊防病,现代研究证实其挥发性成分确有抑菌作用,体现中医未病先防的养生哲学。艾草的多重文化内涵手工艺传承价值悬挂艾草既因其特殊香气可驱虫避秽,又因艾与爱谐音被赋予祈福纳祥之意,部分地区还保留艾草煮水沐浴的浴兰汤古俗。香囊制作涉及刺绣、结绳等非遗技艺,学校可结合劳动教育指导学生缝制香囊,在实践过程中感悟工匠精神与美学教育。123

端午节的神话传说03

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的悲壮结局端午节的核心象征《离骚》的精神传承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和诗人,因政治理想破灭而投汨罗江自尽。当地百姓划船打捞、投粽子防止鱼虾啃食其身体,形成了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屈原创作的《离骚》等诗篇展现了他高洁的品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其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探索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屈原的故事赋予端午节深刻的文化内涵,使其从普通节气转变为承载爱国精神、道德追求的重要节日,至今仍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伍子胥的传说春秋时期吴国大臣伍子胥因谏言被夫差赐死,尸体被投入钱塘江。江浙一带百姓在端午纪念他,形成了迎伍君的祭祀活动,与屈原传说形成南北呼应。忠臣的悲剧命运潮神信仰的起源历史与传说的融合传说伍子胥死后化为潮神,每年端午前后钱塘江大潮被视为其怒气的体现,这一传说衍生出观潮、祭潮等独特民俗活动。伍子胥的故事体现了古代忠孝节义的价值观,其传说在《吴越春秋》等典籍中有详细记载,成为研究吴越文化的重要切口。

曹娥救父的典故东汉少女曹娥因父亲溺亡而投江寻父,五日后抱父尸浮出水面。上虞地区为此建庙祭祀,形成了端午孝女祭的传统。孝女的感人壮举浙江绍兴一带至今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