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物态变化
(第2课时)
;引言: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从大自然的这些景象中我们发现,水可以由固态变成液态,也可以由液态变成固态。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小冰块,很快就会变成水,再过一会儿水不见了,变成了看不见的水蒸气。冬天,湖水表面会结冰。;【复习】
1.说说物质三态具有哪些特征,请从物质的体积、形状及粒子角度进行描述。
2.固体可以分为哪两类?分类标准是什么?试举例说明。;(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二)探究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规律;【实验现象】记录物质所处的状态;6.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分别总结海波和松香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
后三个阶段温度、热量、热能的变化特点。;【方法与技能】
演绎
演绎是根据一类事物具有的一般性质、关系来推断这类事物中的个别事物所具有的性质、关系的方法。
例如: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冰是晶体,那么冰也具有一定熔点。
演绎与归纳是一对推理相反的思维方式。;(三)晶体和非晶体;2.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
(1)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熔化过程中有固液共存现象;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上升。
(2)非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持续上升。
;4.晶体与非晶体熔化图像:;(四)熔点
晶体熔化时具有固定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熔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思考与讨论】
南极内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为-40℃~-50℃,若把普通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带去南极,哪支温度计可能无法使用?请说明理由。;(五)凝固;【思考与讨论】
把湿餐布贴在刚从冰柜中拿出来的食品表面,可以将食品粘住并提起,请解释这个现象。;三、总结归纳,理清概念,落实课堂任务;(二)随堂任务:;例2.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如图a)。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b)。
(1??由图像可知,海波的熔点是___________℃。
(2)在5~8分钟之间,海波要从热水中___________热量,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海波处于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第10分钟后,试管内仍有少量海波不能熔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A
【解析】
A.铝的熔点为660℃,铁的熔点为1535℃,那么当铝得到660℃开始熔化时铁还是固态,
因此不能用铝锅熔化铁,故A正确;
B.232℃的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灯丝用钨丝制成是因为钨的熔点高,不容易熔化,故C错误;
D.48℃是海波的熔点,当它熔化时为固液共存状态,故D错误。;【板书设计】
第2节物态变化(第2课时)
????????????????????
;【课后任务】
1.完成作业本上相应内容。
2.查阅关于液晶科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