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下历史期末专题复习原创好题
0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视角1文学艺术
1.以下表格信息说明不同时期的唐诗风格()
初唐
唐朝初建。诗人多为改变南朝“颓靡”诗风作准备,提倡刚健骨气的文风
盛唐
唐朝达到盛世,唐诗也发展到顶峰。诗歌多表现诗人自信、开朗与豪迈
中唐
唐朝经安史之乱而走向衰落。诗歌由昂扬乐观转为表达现实
晚唐
唐朝国势衰微,唐诗进入衰败期,诗人多表达颓废感伤的心情
A.适应了统治阶级需要B.是表达情感唯一方式
C.题材与风格丰富多样D.深受社会变迁的影响
表格信息归纳
【答案】D
2.(跨美术·壁画鉴赏)以下对敦煌莫高窟壁画的鉴赏及解读,表明敦煌壁画()
敦煌莫高窟壁画《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局部)
解读:壁画描绘了张议潮(851年,唐朝政府任命张议潮为河西节度使)统军出行抗击吐蕃,收复河西的场景。画中军威赫赫,仪仗整齐,变化有序,乐队与舞伎增添了场面气氛。
A.能够完整地还原真实历史B.见证隋唐社会生活的丰富
C.兼具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D.反映当时民族文化的交融
绘画解读
【答案】C
3.(中考新考法·主题探究)下面是小历同学参与项目化学习时设计的活动方案,该项目化学习的主题是(B)
步骤
具体要求
设计呈现
确定主题
由组长宣读并在PPT呈现
相关素材
准备
纪录片:《阎立本传奇》《吴道子》
集体参与多媒体观看
图片:《步辇图》《送子天王图》
在活动室设展览区,参观主题图片展
A.社会风气的开放B.唐朝的绘画艺术
C.民族文化的交融D.隋朝的书法名家
解题点拨主题探究
一、审设问:根据项目化学习活动方案的内容,确定学习主题。
二、提取信息并归纳:①“阎立本”“吴道子”→唐朝时期著名的画家;②“《步辇图》《送子天王图》”→唐朝著名的绘画作品。
①②→唐朝时期的绘画艺术。
4.诗词、绘画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从下面诗画中能够感受到宋代(C)
[北宋]《清明上河图》(局部)
城中酒楼高入天,烹龙煮凤味肥鲜。……招贵客,引高贤,楼上笙歌列管弦。
——[宋]佚名《鹧鸪天》节选
A.饮食习惯的变化B.宫廷宴会的奢华
C.城市生活的繁华D.文人墨客的闲逸
5.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经典小说,杨老师就小说的创作背景与同学们进行探讨。下面内容反映出()
《三国志通俗演义》书影
创作背景:罗贯中参考斟酌《三国志》等正史,又广采民间传说,即根据所谓“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特点,完成了这部鸿篇巨制
《水浒传》书影
创作背景:施耐庵根据北宋末年宋江起义这一真实事件,在极少数真实历史人物的基础上,虚构了梁山泊108位义军首领
A.二者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B.小说有助于了解时代特征
C.两部著作均取自民间传说D.艺术创作来源于现实生活
【答案】D
6.2024年12月4日,春节申遗成功!京剧同样作为中国文化遗产得到广泛认可。下面关于京剧的示意图反映了(C)
A.国粹文化传四方
B.传统戏曲一脉相承
C.京剧集百家之长
D.京剧艺术不断创新
解题点拨示意图解读
解答本题需正确理解示意图的含义,先解读示意图,然后选择选项。A项“国粹”即京剧,但从示意图中看不出“传四方”;示意图展示了京剧的形成历程,但不符合B项“一脉相承”的表述,也不符合D项京剧艺术创新的表述。
7.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催生出壮丽无比的文学艺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以诗记史的做法,并不始于杜甫,前代也有诸多诗歌具有诗史的性质。但杜甫不仅继承了这一传统,而且创造性地采用多种诗歌形式,真实地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他的喜怒哀乐无不与国事天下事相关……他对自己贫病潦倒的哀叹都与对国家盛衰的思考结合在一起,这才使他的个人经历都变成了反映兴亡治乱的国史。
——摘编自葛晓音《唐诗宋词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杜甫诗歌的继承与创新之处,并说明杜甫诗歌被称为“诗史”的原因。(4分)
【答案】继承与创新:继承了前代以诗记史的做法;创造性采用多种诗歌形式记史。(2分)原因:真实记录历史;反映国家的兴亡治乱。(2分)
材料二南宋词坛是在两种不同的音响声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是亡国的哀吟,一种是救国的呼号。这两种声音虽有明显不同,但却都是面对北宋灭亡而发出的,其最深潜的心理情感层次都是因北宋灭亡而激发出的爱国深情。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