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高考作文押题范文《端午快乐,但说无妨》.doc
文件大小:18.57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04
总字数:约1.17千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1

2025年高考作文押题范文《端午快乐,但说无妨》

每到端午,“安康”与“快乐”之争,便成为社交媒体热点。有人认为端午源于祭祀,道“安康”方显对历史的敬畏;有人主张节日应该喜庆热闹,说“快乐”非常应景。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与思考。

端午快乐,但说无妨

有人认为,端午送祝福,应该道一句“安康”。但在我看来,说“端午快乐”,并无不妥。诚然,端午节的起源,跟祭祀有关。当屈原抱石怀沙,伍子胥目悬吴门,曹娥投江救父的悲壮叙事与之交融,这个节日便承载了华夏民族对苦难的集体祭奠。此时一句“安康”,是对历史幽深处的虔诚低眉,如龙舟竞渡前的默然洒酒——若无此等敬畏为底色,节庆便成无根浮萍。

然而岁月如长河奔涌,岂能原地踏步,永困于古意?当《东京梦华录》描绘北宋端午“笙歌鼎沸,金翠耀目”的盛景,当明清百姓“佩灵符,簪榴花”踏青游赏,节日的欢乐基因早已悄然萌发。此后,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庄重肃穆氛围日渐减弱,热闹喜庆元素不断增加。龙舟破浪的呼喝,孩童腕间五彩丝的跃动,厨房蒸腾的粽叶清香,无不承载着“快乐”的元素。在这样的背景下,若我们一味沉湎于祭祀的庄严,岂非辜负了屈子“民生各有所乐”的灼灼初心,错失了六一居士“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欢畅惬意?

更何况,在当下年轻人眼中,端午节更多地成为一种团聚、出游、分享美食的契机。在这样的背景下,“端午快乐”更符合当代人轻松愉快的表达习惯,也更容易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和共鸣。它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节日文化的自然延伸与情感表达方式的更新。因此,“端午快乐”的祝福才蔚然成风,屡见不鲜。

切莫为此而哀叹,说什么“人心不古”“数典忘祖”。要知道,随着时代发展,几乎每一个节日,仪式感都在逐渐淡化,而娱乐性与社交性正在日益增强。国外的圣诞节、感恩节如此,国内的元宵节、端午节亦如此。与之对应的节日祝福,也可以多一点轻松愉快,少一点庄重严肃。如此,才能让传统节日更好传承,如旧时王谢堂前燕一般,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然,赞同“端午快乐”的说法,并不表示对于节日的理解就此止步。事实上,身为青年,我们不应过多在祝福的浅层争议中兜圈,当更进一步,看到传统节日的深邃价值。当那些被时间淬炼过的祝福与今日生命脉搏共振共鸣,方有那令人动容的景象:粽丝缠绕金缕,艾叶摇曳新风——那正是历史记忆与当代脉动在青铜弦弓上奏出的不朽二重奏。

泰戈尔有言:“古老的种子,它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是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当大学生以汉服快闪演绎《楚辞》,非遗传承人直播教裹“元宇宙粽子”,我们看到了古老的端午种子,正在新时代土壤里发芽。既如此,何不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在佳节临近之际,给身边人道一句“端午快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