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届高考作文考前押题“去过与感动过”导写及范文.docx
文件大小:1.76 M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3
总字数:约2.86千字
文档摘要

2025届高考作文考前押题“去过与感动过”导写及范文

【原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旅行、研学、志愿服务等活动中,需求不再仅仅是“去过”,而是渴望“感动过”。?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解读】

这是一道生活情境类材料作文题,核心是引导考生围绕“年轻人在活动中从‘去过’到渴望‘感动过’的需求转变”展开联想与思考。“去过”意味着浅层次的参与,而“感动过”则指向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与精神收获,比如在活动中获得情感共鸣、思想启迪等。当下年轻人参与各类活动时,不再满足于表面经历,转而追求内心触动和精神滋养,这种转变体现了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基础上,人们对更高层次精神追求的渴望。写作时,可以从年轻人自身成长需求、社会文化环境变化等角度切入,探讨这种需求转变的原因、意义,以及实现“感动过”的方式。

【立意指导】

追求深度体验,收获成长感悟;从“去过”到“感动过”,精神追求引领生命价值;以“感动过”为纽带,增进与社会的情感联系。

【推荐标题】

1“去过”丰满物质,“感动”充盈精神

2“去过”犹肤浅,“感动”方深刻

3“去过”诚可贵,“感动”价更高

4以“去过”沉潜,以“感动”升华

5拂“去过”之浮层,掘“感动”之内核

6于“去过”中寻自我,在“感动”中创未来

7于“去过”枝头,寻“感动”之花

8廓清“去过”之浅显,体悟“感动”之深刻

9“去过”只是表象,“感动”方为真谛

10于“去过”中收获“感动”,用脚步丈量精神

11一折“去过”惊俗梦,几缕“感动”点心灯

12浮于表面仅“去过”,深入内里方“感动”

13始于“去过”,终于“感动”

14摈弃“去过”之肤浅,奔赴“感动”之深刻

【提纲展示】

《踏遍千山求浅历,叩开万境觅深鸣》路子露

“去过”是“感动过”的前提,为心灵触动埋下伏笔;

“感动过”是对“去过”的升华,为过往经历赋予厚重意义。

从浅历到深鸣,恰是青年精神成长的必然轨迹。

《一折“去过”惊俗梦,几缕“感动”点心灯》郭奕迅

一折“去过”惊俗梦,以脚步丈量山河,方触达心灵震颤的可能。

几缕“感动”点心灯,用感悟升华阅历,让浮光掠影化作精神回响。

“去”是“感”之始,“感”是“去”之成,二者恰似根与叶、花与果的依存关系——无根难成叶,无“去”难生“感”。

《舍“去过”之浅显,追“感动”之领悟》郑旭桐

舍“去过”之浅显,以洞察之眼捕捉“感动”的微光,穿透表象探触生命真意。

追“感动”之领悟,以赤诚之心拥抱世界的温度,在触动中丰盈精神沃土。

以“感动”为舵,挣脱“去过”的形式桎梏;以真诚为帆,驶向精神丰盈的彼岸。

《“去过”诚可贵,“感动”价更高》杨祎帆

“去过”,是行万里路、走过万千山河,意在拓宽人生广度。

“感动”,是路途中的璀璨流星,旨在发现万千美好,积淀人生厚度。

“去过”诚可贵,“感动”价更高。我们应借“去过”之机,奔赴“感动”之美。

《破“去过”之物质满足,以“感动”充盈心灵》刘乐蕾

破“去过”之物质局限,挣脱囹圄而自翔。

以“感动”充盈心灵,心中有光气自华。

《潇洒“去过”,温存“感动”》吕俊晶

“去过”,是形式上的满足,是视野对活动的观望与欣赏,属于体验需求。

“感动”,是内核上的深度渗透,是情感与活动的深度共鸣,是滋养心灵的养料。

潇洒地“去过”,温柔地留存“感动”,让视野得以拓宽,让心灵获得成长。

《弃“去过”之肤浅,求“感动”之深刻》蔡雨白

仅仅“去过”,往往肤浅地浮于表面,带来的只是暂时的快感,而非长久的心灵触动。

追求“感动”的深刻内涵,深入体悟,方能收获永久的震撼,实现心灵的升华。

《留迹天地间,“感动”存心间》杜帆

旅行,不只是“去过”,更在于领略风景背后的“感动”。

研学,不只是“去过”,更在于研学途中收获的“感动”。

志愿服务,不只是“去过”,更在于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感动”。

《“去过”不如“感动过”,心随身旅悟生活》刘天硕

“去过”,即“我来过”,是停留于表层的走马观花,常常身虽在旅途,心却迷茫无措。

“感动过”,即“我体悟”,是扎根于深层的生活体验,让心灵真正伴随身体旅行。

“去过”不如“感动过”,唯有让心跟随身体旅行去感悟生活,摒弃“去过”的肤浅,把握“感动过”的精华,才能真正体悟生活,充实自我。

【范文展示】

“去过”点亮三千星,捧我“感动”心月明?

高三(1)班梁荟雯

揆诸当下,越来越多人在旅行、研学、志愿服务活动中不再仅仅追求简单的“去过”,不带走一片云彩;而是谋求内心的“感动过”,让心跳漏掉那一拍。这反映了在物质逐渐丰盈的当下,人们对于高层次精神需求的期盼,依我之见,“去过”犹如三千繁星,众星捧月护我内心“感动”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