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二任务一
家乡农作物种植作
C目ATALO录GUE
01项目背景与意义04实践操作规范
02常见作物认知05成果评估标准
03种植技术基础06拓展延伸活动
01
项目背景与意义
家乡农业概况
主要作物分布气候与土壤特点传统技术瓶颈
家乡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粮作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农户多依赖经验种植,缺乏科学施
物,辅以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合水稻种植;土壤以红壤和冲积土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现代技术,
部分地区还种植特色果蔬如柑橘、为主,需通过轮作和有机肥改良以导致产量波动大、品质不稳定。
草莓,形成多元化的种植结构。保持肥力。
劳动教育价值
010203
实践能力培养生态观念启蒙文化传承意义
通过参与整地、播种、施肥等农事操结合有机种植、节水灌溉等环保技术,将传统农具使用、节气农谚等融入课
作,学生能掌握基础农业技能,提升帮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程,增强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与
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意识。尊重自然的价值观。传承责任感。
课程目标定位
1知识目标
系统讲解作物生长周期、需肥规律及常见病虫害识别,使学生掌握科学种植的理论框架。
2技能目标
通过田间实操训练,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覆膜栽培、嫁接等进阶技术,并学会使用土壤检
测仪等工具。
3情感目标
设计“农田守护计划”等长期项目,激发学生对农业的兴趣,部分学生可发展为未来农业
创新人才。
02
常见作物认知
当地主要农作物
水稻
作为我国南方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喜高温多湿环境,适宜在年均温18℃以上、年降水量1000mm以上的平原或
丘陵地区种植。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是我国优质稻米主产区。
小麦
包括冬小麦和春小麦两大类型。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具有耐寒特性;春小麦则集中在东北平原,生长期短但产量
较低。小麦对土壤适应性较强,是重要的面粉原料来源。
玉米
作为高产旱作作物,玉米在我国从东北到西南广泛种植。具有耐旱、耐贫瘠特性,特别适合在丘陵山地种植。近年来成为
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
棉花
典型的经济作物,要求充足光照和较长无霜期。新疆棉区因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而产出优质长绒棉,黄淮海平原则是
传统棉花主产区。
作物生长周期
双季稻种植模式
在长江流域实行早稻(3月播种7月收)-晚稻(7月播种10月收)轮作,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早稻生长期约120天,晚稻需140天
左右,中间需进行抢收抢种的双抢作业。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华北平原典型的一年两熟制。冬小麦10月播种次年6月收获,之后立即播种夏玉米,9月下旬收获。这种模式实现了土地的高效利
用。
棉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