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2
PAGE
PAGE3
初中语文鲁迅作品教学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在初中语文教育阶段,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鲁迅作品教学,受到了学术研究界和语文基础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笔者在中国知网以“鲁迅作品教学”为主要检索字样展开了一系列相关论文的收集整理,对本选题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整理发现,有关鲁迅作品教学的研究有很多,而且也涌现出了质量较高的研究成果,不难看出学术界对鲁迅教学研究的重视。
在专著方面,学术界有关鲁迅作品的研究也涌现了很多优秀成果:如钱理群的《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解读》,陈漱渝的《教材中的鲁迅》等等。钱理群先生就曾梳理了中学阶段所使用的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并针对这些作品进行了独特的解读,为教师教授鲁迅作品提供思路和指引,而且在每一篇课文中都提供了与文本相关的资料、各种不同角度的解读,促进教师多元化的理解,不仅如此,书中也插选了相关作品的绘图。这部专著的出版不仅是鲁迅学术研究界与语文基础教育界的一次深入交流,而且也缓和了两者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
根据所翻阅的有关鲁迅教学的学术著作以及近年来的硕博论文,笔者归纳出有关鲁迅作品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鲁迅作品选编的研究
语文课本是学生学习鲁迅作品的重要载体,因此有关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选编问题也是一直备受关注,通过查阅和收集相关的论文资料可以发现,有关鲁迅作品选编情况的研究主要侧重在不同历史时期各个语文教材版本中的编选、演变或是不同版本之间作品选编的对比情况。
薄景昕在其发表的期刊论文中,就主要围绕作品的选编与政治文化的关系展开了论述,认为影响选编的因素有多种,但主要因素归根结底还是政治文化因素,他认为透过中学鲁迅作品的选篇可以更好的把握不同时期社会政治文化的基本情况薄景昕.试论中学鲁迅作品的选编与政治文化的关系[J].鲁迅研究月刊,2008,7
薄景昕.试论中学鲁迅作品的选编与政治文化的关系[J].鲁迅研究月刊,2008,7
罗颖娟在其论文研究中将着眼点立足在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上,阐述了人教版教材中有关鲁迅作品的入选数量、课文的文学体裁以及篇目编排等问题,指明了入选数量较少,而且选文体裁相对集中,主要包括小说、散文,还应适当增加一些杂文篇目罗颖娟
罗颖娟.鲁迅作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编选和使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9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教材版本的不断更新,尽管鲁迅作品的选编数量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了一定的减少,但是其入选数量仍然是中外作家中数量最多的,而且选编的这些鲁迅作品也都是易于走近学生心灵的,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从上述的研究举例中可以看到,有关鲁迅作品选编情况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历史的梳理或是不同版本之间的比较,着眼于部编版的研究相对较少。
2.鲁迅作品教学现状的研究
有关鲁迅作品教学现状的研究在学术界已取得较多研究成果。钱理群先生在《和中学老师谈鲁迅作品教学》钱理群.和中学老师谈鲁迅作品教学[J].鲁迅研究月刊,2014,1中指出鲁迅作品教学的问题:第一,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与学生本身在知识储备、接受能力以及思维品质上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无法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第二,教师在鲁迅作品教学过程中更侧重于解读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层面和政治层面,忽视了其作品本身所具有的语文性;第三,大多数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传授系统知识
钱理群.和中学老师谈鲁迅作品教学[J].鲁迅研究月刊,2014,1
苗金燕在其期刊论文中以调查问卷作为辅助工具,从整理的数据中指出目前鲁迅作品教学存在四点问题:首先就是教师在进行鲁迅作品的教学过程中过度解读其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使得作品文字和思想之间发生割裂,忽略了作品本身所特有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其次就是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这种机械的灌输,剥夺了学生主动探索求知的过程;再次就是单一枯燥的教学体系,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基础教育界落后于学术界的研究,不能与时俱进,使得语文基础教育界与学术界产生断崖式交流苗金燕,甘超
苗金燕,甘超.中学语文中鲁迅作品的教学问题[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2
薄景昕在其论文中直指鲁迅作品教学面临的困境:第一个就是教师在鲁迅作品的解读过程中,会出现过度解读情况,尤其是针对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层面,从而忽视了作品中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二是曲解的鲁迅观,使得去鲁化思想影响鲁迅作品教学;三是教师仅仅只是关注教材、教参,对相关鲁迅研究不了解,使得学术研究的价值没有更好的服务语文教学活动薄景昕
薄景昕.鲁迅作品教学的困境、对策及出路[J].中学语文教学,2008,9
吴菁在其硕士论文中则是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多元、立体的鲁迅形象,同样以调查问卷为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