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改革开放
1.开启
(1)事件: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2)意义: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2)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3)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4)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5)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
(6)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第二阶段:
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1)标志——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2)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3)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4)2003年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
(1)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3)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3.意义
(1)“四个面貌”: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三个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3)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退路。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知识点二: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提出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从此,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的。
2.理论创新成果
邓小平理论
(1)形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各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2)内容: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3)主题:阐明了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4)地位: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形成: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主题: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3)作用:成功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4)地位: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科学发展观
(1)形成: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2)主题: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3)内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4)地位: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