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通过明末李自成起义,认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
教学目标:通过探讨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让学生认识到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教学重点
李自成起义
教学难点
明朝灭亡、李自成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及启示
教学准备
教案、课件、希沃黑板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演绎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剧本杀的游戏。各位侦探请看案件提要:
今天的任务是找出杀死大明王朝的真凶。各位侦探已经先行阅读过案卷,你们认为本案的嫌疑人有哪些?
学生:明朝皇帝/宦官、李自成、皇太极/努尔哈赤
老师:如你所说,嫌疑人有:明朝内部,请1、2、7小组搜查;李自成起义军,请第3、4、8小组搜查;大清政权,由5、6小组搜查。搜查完成后,请填写你们的案卷调查报告。
二、案卷初步梳理
在搜证之前,本侦探要选三位小助理,看看谁对案卷最熟悉?
1.死者大明王朝的死亡时间是?标志是?
2.嫌疑人之一的李自成,提出了什么口号,建立了什么政权?
3.嫌疑人之二的大清,其前身是什么政权?是由哪个民族的谁建立的?
三位侦探都非常仔细。让我们来逐一搜证吧。
搜证环节
嫌疑人1——大明王朝内部
老师:我们搜查的是大明王朝内部。请看VCR——
播放视频。
老师:视频和材料说明明朝的皇帝大多数都怎样?
学生: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老师:朝政交由谁来处理?
学生:宦官。
老师:宦官就是皇帝身边的太监。他们大肆敛财,专权跋扈。历史上宦官权力较大的朝代还有哪些?
学生:东汉、唐朝。
老师:大家看到学史崇德。宦官专权引起了读书人的不满,他们组成了东林党,针砭时弊,遭到阉党的残酷镇压。证据4反映出什么问题?
学生:官吏贪赃枉法、土地兼并严重。
老师:万历初年,有人进行了改革,此人是谁?
学生:张居正
老师:他的改革叫——
学生:一条鞭法
老师:一条鞭法的内容和意义请大家划记。他将各种赋税徭役合并,用银两收税,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他死后,这些举措大多废止。明朝错失了自救的机会。
嫌疑人2:李自成起义军
朝政的腐败让人民不堪忍受。我们的第二位嫌疑人李自成登场了。这是他的档案。
关于他的事迹,我们有几位侦探做了现场还原。有请——
感谢大家的精彩演绎。请结合剧本和证据分析:李自成为何要起义?
学生:天灾人祸,民不聊生。
老师:为什么李自成的起义军这么受到欢迎?可以从他提出的口号、军纪、对待贫苦民众的态度等方面分析。
学生:他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军纪严明不扰民,并且还向贫苦百姓发钱。
老师:均田免粮就是平均分配土地,减免赋税。这是农民第一次对土地提出明确的要求,表明农民已经认识到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广大农民贫困的根源。而这一根源,知道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才彻底废除。请大家做好笔记,把红色的字抄在口号旁边。
李自成很快攻入北京,他直接导致了明朝灭亡。既然他不向占领地区收取赋税,他的军饷从哪里来呢?剧本里其实也讲到了,就是靠劫杀明朝的高官富绅。这自然导致了地主阶级的不满。此时,第三位嫌疑人趁虚而入。
嫌疑人3——大清政权
明朝中后期,东北地区的女真人不断壮大。请阅读教材第89页,回答明朝前期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东北女真等部的直接管理?
学生:明成祖在黑龙江下游设奴儿干都司。
这位嫌疑人虽然改头换面了,但其实是我们的老熟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前世今生。
这位侦探洞若观火,把他调查得一清二楚了。
问题4:明朝灭亡后,大顺和大清之间发生了什么?
学生回答
老师:表面上看,后金和大清政权与明朝灭亡无关,但是它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清军入关后,采取了什么措施巩固统治?
学生:(1)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思想文化上: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具体措施我们会在19课重点讲。
现在这个案子出现了第二名死者,案情更复杂了。但是相信各位名侦探一定可以抽丝剥茧找到真凶。
你们认为杀死大顺政权的嫌疑人都有谁?
学生:皇太极,吴三桂,起义军自己。
四、集中推凶。(合作探究)
结合材料,请你分析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大顺政权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有哪些,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大家集中推凶,可以互相讨论。
杀死明朝的真凶(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明朝内部朝政腐败,民不聊生。
杀死大顺的真凶(大顺迅速败亡的原因):
起义军高层腐化堕落,贪图享乐。
启示:
①以民为本,关爱民生。②加强廉政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我们要时刻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五、案件回顾(小结)
今天我们有两案:明朝灭亡和大顺政权灭亡。真凶都是内部的腐败。而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李自成起义,与后金/大清的战争是外部因素。
本次锁凶成功,
恭喜各位侦探!
最后我们来结算一下今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