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写读后感400字左右写入现实1
读书节活动开始了,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三国演义》。这本书非常好看,我非常喜欢里面的故事和各种各样的人。尤其是关羽的忠义、诸葛亮的才华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先说关羽。他降汉不降曹、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有一次,他打了败仗不得不投降,但是,当他得知了刘备消息,便不远千里前去寻主。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爸爸说:忠义和才华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不能只取其一。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就是你们现在要掌握的忠义和才华。
我要牢牢记住爸爸的话,懂礼貌,讲文明,刻苦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国演义写读后感400字左右写入现实2
假期里我读完了原版《三国演义》,这部罗贯中笔下的三国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从黄巾起义一直讲到三国归晋,历史再现,精彩纷呈。
翻开书本,首先展现给我的是一幅三国时期的手绘地图,全是繁体字的地图上清楚地标志着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的地区,把我带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故事讲了黄巾起义后宦官执政,何进等人为灭宦官将董卓引入京城,造成了董卓乱政,董卓用一匹赤兔宝马换来了当世勇将——吕布,势力也越来越大,董卓的暴政引来了官僚豪强的不满。曹操刺董卓失败后,以袁绍为盟主的十八路诸侯会盟。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也来会盟,意诛董卓,因而有了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的传说。然而十八路诸侯人心不齐,他们以讨董卓为名义,先后割据一方,并不能共赴大业。王允设连环计杀死董卓。后来曹操渐渐独霸中原,孙权独霸江东。刘备三顾茅庐得到了足智多谋的孔明后“如鱼得水”,后来又得到了庞统,占据益州之后,形成了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之势。但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刘备自作主张的彝陵之战大败,使蜀国元气大伤,诸葛亮六出祁山也未能完成大业。后来昏庸无能的刘禅导致蜀国渐渐变弱,司马家族篡魏后创立了晋王朝灭蜀国、吴国,最终统一了全国。
书中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性格鲜明惟妙惟肖的人物刻画,深深地吸引了我,《三国演义》读完后再读会有不同的收获。
三国演义写读后感400字左右写入现实3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之诸葛亮三气周瑜》,故事是这样的。
诸葛亮第一次气周瑜时,是因为诸葛亮把周瑜想要的南郡先得到了,又连夜用兵符调出了荆州、襄阳的兵,叫关羽、张飞把城夺了。周瑜怒发冲冠,大叫一声,金疮迸裂,正中孔明一气之计。
第二气是因为周瑜献策,请孙权假装将妹妹许配给刘备,等刘备到南徐结亲时,将他押下,来换荆州。孔明知道此事后,交给刘备三个锦囊,刘备依计行事,娶了孙权之妹,顺利回到荆州。周瑜大怒,这是孔明二气周瑜。
这第三气是因为,曹操看刘备得了荆州势力日益壮大,为了使刘备、孙权相争,于是上朝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周瑜身为太守后要讨还荆州。于是带领水陆大军五万来到荆州城下,赵云告诉他说,孔明已经知道他的计策派他在此等候,此时关羽、张飞、黄忠、魏延从四路杀来要活捉周瑜。与此同时孔明派人送信来,圈周瑜勿取西川,以免曹军趁机而入。周瑜此时气病交加,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喊数声而死,终年三十六岁。
通过这个故事使我认识到:周瑜其实也是一个很有智谋的人,只是做事太冲动,暴躁易怒,嫉妒心、攀比心、报复心太强,这些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是万万不能有的!我们要像诸葛亮学习,大智若愚,能屈能伸,全面考虑问题,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