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石窟:巩县石窟寺、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响堂山石窟、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须弥山石窟、响堂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位于吐鲁番附近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是极具西域特色的一座佛教洞窟。这座巨型石窟始建于南北朝,经过了之后隋唐数代的不断修缮和补充,形成了极具西域特色的佛教圣地,高昌和回纥时期,这里一直是佛教圣地。但是隋唐之后,随着伊斯兰教的不断推广,千佛洞便开始衰落。因为宗教冲突,洞窟遭受到了巨大的破坏,现仅存五十余个洞窟,壁画极其丰富。
龙门石窟:作为当之无愧的中国各大石窟之首,龙门石窟位于华夏心脏洛阳,乃华夏数代由朝廷组织修建的一个佛教圣地,因为朝廷参与,所以其动员能力,财力和工艺技术都是其他各大石窟所不能比的,龙门石窟就是华夏的皇家石窟,毋庸争议。
云冈石窟:又一个由北魏王朝主持开凿的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乃是北魏王朝迁都洛阳之前主持修建的一个巨大石窟,而且因为大同地域偏北,已经在雁门关外,所以中原王朝基本不会在此修建石窟,所以云冈石窟的主体部门就是由北魏完成。
响堂山石窟:响堂山石窟分南北两处,相距约15公里。因石窟群在山腰,人们谈笑、拂袖、走动均能发出铿锵的回声,传名响堂山石窟。现存石窟16座,摩崖造像450余龛,大小造像5000余尊,还有大量刻经、题记等。
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部尽头的敦煌市的莫高窟,位于佛教从西方向中原传播的第一站,莫高窟的建造远早于中原其他石窟,这里不仅汇聚了中土的元素,还蕴含着大量西域文化在其中,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
天水麦积山石窟:麦积山,不过陇山中的一个小孤峰,凭借石刻雕塑,最终得以名闻世界。因为地处甘肃天水,位于我国西部地区,所以麦积山石窟的开凿也很早,同样开凿于十六国前秦时期,在北周时代发展迅速。
须弥山石窟:位于宁夏固原的须弥山石窟,位于陇西六盘山腹地,相国寺区域,存洞窟162座,500多座石像。
响堂山石窟:石窟16座,摩崖造像450余龛,大小造像5000余尊,算得上华夏一处盛大的石窟古迹。
炳灵寺石窟:又一个位于甘肃省的著名石窟,炳灵寺石窟位于临夏自治州,乃是藏语的直译,本意为万弥勒佛洲,意思就是这里有着无数个佛像。作为藏传佛教胜地。
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新疆西部阿克苏地区的克孜尔千佛洞,有着我国第二敦煌的美誉,位于古龟兹国的范围内。也是佛教翻越帕米尔高原之后,在我国境内留下的一个伟大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