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精品】高一年级(16)班《粽情端午,传承文化》主题班会(26张PPT).pptx
文件大小:9.71 MB
总页数:26 页
更新时间:2025-06-03
总字数:约4.03千字
文档摘要

粽情端午,传承文化主题班会

端午节的起源与历史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端午节的民间故事端午节的文化意义现代社会的端午节互动与传承目录contents

01端午节的起源与历史

端午节的定义与由来自然天象崇拜多元起源说名称演变端午节源于上古先民对龙图腾和自然天象的祭祀活动,最初是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后与夏至节气融合,形成“午月午日”的节令习俗。“端午”一词最早见于晋代《风土记》,“端”意为初始,“午”与“五”通假,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唐代后因避讳“五”字,逐渐固定为“端午”。除祭龙外,端午节还融合了古代吴越地区的草药驱疫习俗、中原地区的恶月避忌传统,形成兼具祈福、禳灾、纪念等多重内涵的节日。

屈原与端午节的传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因政治理想破灭,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当地百姓划舟救捞、投粽喂鱼以保护遗体,逐渐演变为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屈原投江精神象征地方性传说屈原的爱国情怀与高洁品格被后世推崇,端午节成为弘扬民族气节、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唐代文秀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部分地区将端午节与伍子胥(吴越地区)、曹娥(浙江上虞)等历史人物关联,形成“一源多流”的文化记忆,体现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端午节的历史演变汉代定型汉代《风俗通义》记载了端午挂艾草、系五彩绳等习俗,标志着节日从原始祭祀向民俗活动的转型,并纳入国家礼制体系。唐宋繁荣唐代宫廷盛行龙舟竞渡,宋代出现“角黍”(粽子)商业化销售,端午发展为全民参与的娱乐性节日,苏轼词中“彩线轻缠红玉臂”即描写宋人端午风俗。现代传承2006年端午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起成为法定节假日,传统习俗与当代文化创意结合(如“端午奇妙游”节目),焕发新活力。

02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纪念屈原赛龙舟最早源于战国时期楚国民众划船追赶拯救投江的屈原,后演变为竞技活动,既表达对爱国诗人的缅怀,也象征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龙舟上鼓点节奏与划桨动作的协调,体现了集体协作的力量。赛龙舟的起源与意义驱邪祈福古人认为龙是祥瑞之物,五月五日划龙舟可驱散水中邪祟,保佑风调雨顺。船头雕刻的龙首与船身的彩绘纹样均蕴含避灾纳吉的传统文化内涵。体育竞技发展现代龙舟赛已列入亚运会项目,融合传统仪式与现代规则。比赛时需遵循起航、途中划行、冲刺等标准化流程,展现力量与技巧的结合。

包粽子与食俗文化祭祀与纪念食疗养生工艺与创新粽子最初是投江祭奠屈原的祭品,以竹叶包裹糯米防止鱼虾啃食遗体。南北朝时出现杂粽,唐代出现锥形粽,宋代加入蜜饯果仁,明清时形成地域特色,如嘉兴肉粽、广东碱水粽等。传统三角粽需经过泡米、煮叶、填料、捆扎四步,讲究紧而不散。现代衍生出冰粽、水晶粽等新品类,甚至融入西式食材如芝士、巧克力,满足多样化需求。粽叶含多酚类物质,蒸制时渗入糯米可助消化;北方红枣粽补气血,南方咸肉粽补充电解质,艾草粽可祛湿驱寒,体现药食同源智慧。

驱瘟避疫香囊内装苍术、白芷等中药材,绣制纹样多取五毒图案(以毒攻毒)或福寿字样,采用打籽绣、盘金绣等技法,既是实用佩饰又是非遗手工艺品。香囊工艺情感载体香囊常作为定情信物或长辈赠礼,《红楼梦》中黛玉做香囊赠宝玉的描写,展现其作为情感纽带的文化价值。现代香囊更发展出汽车挂件、文创产品等新形态。端午时值仲夏,艾草含挥发性芳香油,悬挂于门楣可驱蚊蝇、净化空气。《荆楚岁时记》记载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的习俗,民间还将艾叶煮水沐浴以祛痱止痒。挂艾草与佩香囊的寓意

03端午节的民间故事

屈原投江的爱国精神屈原作为楚国大夫,面对国家衰败和君主昏庸,始终坚持直言进谏,最终因理想破灭而投汨罗江自尽,展现了古代士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气节。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百姓自发的纪念活动文学作品的永恒纪念传说当地百姓为保护屈原遗体不被鱼虾啃食,自发向江中投掷粽子、划船驱赶鱼群,这些行为逐渐演变为吃粽子和赛龙舟的端午习俗。屈原创作的《离骚》《九章》等楚辞作品,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山之作,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激励着后世文人。

伍子胥与端午的关联在江浙一带,端午节还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名臣伍子胥,他助吴王阖闾成就霸业后却遭谗言被赐死,尸体被投入钱塘江,当地百姓在五月初五举行祭祀活动。吴越地区的独特纪念民间将钱塘江大潮解释为伍子胥驱水为涛的显灵,形成了观潮、祭潮等特色习俗,展现了不同地域对历史人物的多元诠释。钱塘江潮的民间解释伍子胥掘墓鞭尸的复仇行为和最终悲剧结局,成为古代忠臣文化的重要符号,其刚烈性格与端午的阳刚之气相契合。忠臣文化的典型代表

地方特色的端午传说曹娥救父的孝道故事浙江上虞地区流传东汉孝女曹娥因父亲溺亡而投江寻父,五日后抱父尸浮出水面的传说,当地建有曹娥庙并形成独特的祭祀风俗。白蛇传的端午禁忌少数民族的龙神崇拜江南民间传说中,白娘子在端午节饮雄黄酒现原形,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