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论语心得读后感.docx
文件大小:69.05 KB
总页数:72 页
更新时间:2025-06-04
总字数:约4.39万字
文档摘要

PAGE1

PAGE1

论语心得读后感

论语心得读后感篇1

曾经粗略地读过《论语》,但总是懵懵懂懂,不胜其意。最近,受单位阅览室之惠,读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看了她对《论语》的解读,使我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而且于丹教授那神闲气定,娓娓道来,古今中外,信手拈来的讲解风采,诚可谓妙趣天成,观之可以忘忧,思之可以解惑。

读罢此书,掩卷长思,仿佛一位长者坐于眼前,用智者的从容与平和与你谈古论今,它传递着每个人心中有而口中无的简洁真理,我觉得受益匪浅,联系现实生活略总结了几点感悟:

悟点一平和的心态

每个人都想过得幸福欢乐,但幸福欢乐究竟是什么,究竟又在哪里呢?我们四周有很多人在别人看来是非常幸福的,但自己内心却时常感到苦痛不堪;同样有不少人在别人看来是困难困苦的,然而他们自己心中却时常布满欢乐。千帆过尽,蓦然回首,“其实幸福欢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而与内心相连。”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好的心态,并能够时常用好的心态来对待一切,由于无论人生赐予我们什么,打算我们生存状态的永久是心态。我们应当常常扪心自问,究竟以什么样的心态度过一生。生活本身并不完善,社会分工千差万别,人的素养、力量和机遇也各不相同,谁都会遇到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懊丧。但不论遇到什么,我们都要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付出和收获,不必喜形于色,不必急功近利,更不必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悲观绝望。要知道,打算一个人胜利的不是命运的垂青,而在于他是否能够在任何状况下都始终不忘陶冶自己高尚的情操,始终保持不懈的精神追求,始终保持轻松、拘束、潇洒的良好心态。

用《菜根谭》里的一句颇有感受的话来说吧,“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照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有些必需面对,甚至必需处理,当然也必需穿越,事情来了,专心去作,最短时间内做完,事情过去了,心里,还应当是一片海阔天空。

悟点二宽容的心灵

“仁”是这本书要告知我们的最儒家的、最简洁、也是最精华的道理。“仁者不忧”你的胸怀无限大,许多事情自然就小了。想要无忧,那就要学会宽恕他人,要学会去爱别人,这就是“仁”。当然,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抱着宽容的心去做每一件事绝非易事,但最起码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事多想想他人,做一个和善的人,便也能内心宁静、坦然。中国始终以和谐为美,而真正的和谐是什么?就是在坚持不同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融入。其实这就是君子之道。

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雨果说过:“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

悟点三提升生命的效率

孔夫子将他的一生概括为“吾十有五,而治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于丹认为,这种人生的坐标是有代表性的,但也不是肯定的。其实人生有生理年龄,有心理年龄,还有社会年龄,真正有效率的生命是让我们或许在二三十岁,就能够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

生命赐予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无论多么珍惜,多么不舍,或者是在不经意间任时间飞逝,谁都不行能重新来过,最终每个人都要离开这个世界。三十岁的自信坚决和内心的从容不迫,四十岁对自己真正需要什么的明白和懂得如何取舍,五十岁时心中拥有不再怨天忧人的内定力,六十岁时有一颗宽广的理解和包涵之心,七十岁时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就是我们生命的历程。

人生苦短,我们不能打算自己的生理年龄,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理年龄,在日益成熟的过程中,完全可以拥有一种年轻的心态。信息时代,只争朝夕,面对各种生存和竞争的压力,我们没有理由不成熟,但这不能影响我们保持永久朝气蓬勃,永久布满活力的精神状态。

当我们在现代的规章下,重新领悟圣贤于千古之前以他简约的语言点出的人生大道时,最终盼望那种古典的精神力气,能够圆润地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成分渗入灵魂,让我们真正建立起有用的人生,用平和、宽容的心,实现幸福欢乐而有效率的生命价值。

论语心得读后感篇2

近日读了《于丹论语心得》一书,颇有感受,下面简洁说说。

《论语》一书,传世已逾二千载,历史上也几经沉浮,但总体而言光华远甚于晦暗,其中思想纵有消极一面,但乐观一面也形成了一些中华传统美德。不但国人古来拜读,也远播于海外。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对《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极为推崇,称西方民族,无论如何格言,如何数理,无可与此纯粹道理相比拟。

两千五百年的时空差距,如此多的褒贬加诸其上,现代人面对当今纷杂多变的繁华世界,该如何去看待理解这部传统经典,于我们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