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二《烛之武退秦师》-课件 中职高一语文高教版2基础模块下册.ppt
文件大小:3.52 MB
总页数:18 页
更新时间:2025-06-03
总字数:约3.51千字
文档摘要

*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些有志之士,在国家危亡之际,他们挺身而出,凭着过人的才智和高超的语言艺术,为国家解除困境。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他的《左氏春秋》(左传)和《国语》两部史学巨著,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所写作品史料详实,文笔生动,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作者介绍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相关知识写作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僖公三十年)。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其一,郑国曾二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跑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时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侯“盟于衡雍”,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其二,晋秦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晋秦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写作背景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主要是记公元前?630?年郑国烛之武利用秦、晋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但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以及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fán氾南()佚之狐()无能为也矣()不知()共其乏困()若不阙秦()夫晋()秦伯说()夜缒而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使杞子、逢孙戍之()()pángwéifúgōngyuèfúzhuìquēzhìqǐyì重点字音1、且贰于楚也。贰: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3、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辞:4、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若: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6、焉用亡郑以陪邻?陪:7、行李之往来。行李:从属二主驻扎推辞假如把…当作边邑增加出使的人词语解释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梳理课文译文: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