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三级之一,和他齐名的另外两位艺术家分别是达芬奇和拉菲尔。我们现在呢经常是把这三位巨匠放在同一等级上,认为他们呢,都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家。但是这三个人呢,自己可不这么看,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不是什么莫逆之交,彼此之间的关系其实特别差。这三个人当中呢,达芬奇的年龄最大,比米开朗基罗大二十四岁,米开朗基罗又比拉菲尔大八岁,也就是说,他们三个人当中出名最早的是达芬奇。在一五零零年的时候,四十八岁的达芬奇刚刚创作完他的那幅名作最后的晚餐。
那个时候他的声望其实已经达到了顶峰,全意大利人都知道,这就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但是呢,就在他享受大家崇拜的眼光的时候,所有人的目光突然转向了被一座雕像给吸引了。那是一件大理石的作品,纯白色的造型呢,是圣母抱着刚刚死去的基督时的样子。作品里啊,也没有多余的人,只有两个人,圣母和基督。基督就躺在圣母的怀里。圣母呢?低垂着眼眉,右手抱住基督的后背,左手向上摊开,表情和其他同类作品都不一样。他的表情没有歇斯底里的哀嚎,而是非常的宁静。仔细看一会儿啊,你就能感觉到有一股悲伤到极致的绝望感从雕像里面流露出来。整尊雕像的打磨已经细腻到无以复加,圣母的裙摆,眼神,基督的肌肉骨骼,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的设计。总之呢,整尊雕像从技术到构思到创意,那都是完美的,无可挑剔。
那看到这个作品以后呢,所有人都惊呆了啊,竟然有人能做出这样的作品,而且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声称做出这个作品的竟然是一个二十四岁的毛头小伙子。大家一开始呢都不信这就是米开朗基罗的成名作哀悼基督。问题呢,当时也看到这个作品。正在他暗暗称奇的时候,米开朗基罗的第二件作品又诞生了。它呢是一个高四米的雕像,题材呢,是用圣经里的故事人物大卫作为原型。这个大卫的故事你可能听说过,就是说一个身材弱小的男孩儿叫大卫,他在战场上呢,和一个身材魁梧的巨人格利亚单挑。
结果是用石头当武器砸晕了格利亚,最后砍下了他的头,赢得胜利的这么一个故事。这个题材呢,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题材,有很多人呢也都做过类似的作品,其他人在做这个题材的时候,都是选大卫赢得胜利的那个时刻,要么呢就是大卫踩着格利亚的身子。要么就是大卫提着格利亚的头,总之呢,就是一副胜利者的姿态。但是米开朗基罗的这个大卫呢,不一样,他选的是开战前的那个瞬间。在那个时刻,大卫浑身紧绷,目视前方,浑身充满了力量感。你能从雕塑中直观地感受到那种即将开战前的紧张情绪。
整个作品无论是从技术还是构思还是创意,又是完美的无以伦比。那看到这个雕像以后啊,大家才算彻底信了。哦,那看来这个小子真不是一般人啊。当时达芬奇听说这个雕像要放在佛罗伦萨的广场中间,他一下就慌了,就赶快四处游说,劝当时的执政者把米开朗吉罗的这个作品在广场上随便找个小角落放一放得了。千万不能放广场中间。
那米开朗基罗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飞奔过来找达芬奇吵了一架,两个人从此交恶。当然这个是两位艺术大师关系的一段小插曲。最后,这个雕像还是被放在了广场中间,被当作佛罗伦萨最引以为傲的艺术作品之一,供万人观赏。那米开朗基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他是怎么在自己的领域取得这么高的成就的?我们又能从他的身上看出点儿什么?从这本书啊,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这本书的作者叫欧文斯通,是美国著名的传记作家。为了写这本书啊,他耗费了六年的时间。下面我就分两个部分说一说这本书的内容。第一步分,我们来说说米开朗基罗的个人特指,从中我们可以近距离地了解它的一些和普通人不一样的特点。
第二部分,我们见上它的一幅名作创世纪,从中呢,我们能感受到它构思的巧妙和他做一个作品时候的心路历程。咱们先来看第一部分,米开朗基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教科书里面呢,经常是把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引申出很多奇怪的意义。你比如说,它是用自己的作品体现当时的人文主义精神,它不惧当时的权威,坚定地通过雕刻和绘画发泄自己对社会的不满。用作品痛快淋漓地对人世间的丑恶进行无情的鞭挞啊,那你说鞭挞就鞭挞好了,反正米开朗吉罗也没法儿出来辩解。不过呢,这种革命斗士的标签贴在这么一个匠人的身上实在是不合适,因为石匠在当时啊是一个地位很卑微的职业。和木匠啊,铁匠是一样的,就是一个普通的手艺人,靠给别人干活儿赚钱。而且啊,米开朗基罗他们家还是有贵族血统的,一开始啊,他爸呢就极力反对他学这门手艺。
当他知道自己的儿子要做雕刻家的时候,勃然大怒,说呢,我们这个家族还没有人沦落到靠双手吃饭。意思呢?就是啊,你放着商人不做,做石匠简直就是给家族蒙修。但是没办法,人家就是喜欢,而且擅长,而且啊,非说米开朗吉罗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也是太勉强,他的大多数作品啊,都是在无奈和妥协下完成的,他要是有反抗精神,完全可以不干了,但是他每次呢都是为了挣钱而选择接受。那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他可以说是一个有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