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9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与中外文化交流+课件--2026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文件大小:1.5 MB
总页数:28 页
更新时间:2025-06-04
总字数:约8.14千字
文档摘要

第9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与中外文化交流

考试范围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选择性必修1、2、3考点梳理(1)魏晋至隋唐时期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2)魏晋至隋唐时期文学艺术的成就、科学技术成就。(3)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1)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2)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曲折发展与繁荣、民族交融、丝绸之路的发展。考向分解(1)考查重点:魏晋至隋唐时期儒学、道教和佛教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点;中外文化交流。(2)考查方式:多使用考古发现、文献资料及学术成果创设情境。(3)考查标准:学业质量水平第1-4级。(4)主要题型:选择题,通常是第3题。偶有非选择题。属于非高频考点 备考指南

CHAPTONE三教合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考点一“三教合一”是指儒学、道教、佛教三种思想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统一的文化格局与思想体系。“三教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多元性,对中国社会发展、文化繁荣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魏晋至隋唐时期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强化民族文化认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CONTENTS目录01.必备知识夯土筑基02.情境问题慎思笃行03.素养提升学评相融04.真题巡礼学做合一

必备知识表1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朝代时间儒学道教佛教两汉前202年-220年汉武帝时期,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后,呈现繁盛之势。道教在东汉末兴起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220年-581年儒学作为主流统治思想,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佛教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隋唐581年-907年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于儒”;唐朝佛教盛行威胁儒学的正统地位,唐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佛教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一)知识巩固

类别文学书法绘画石窟?概况①魏晋南北朝:先后出现建安文学、东晋的田园诗、南朝的骈文、南北朝民歌。②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李白、杜甫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①书法在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②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③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名。①东晋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②隋唐的画坛,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唐朝的吴道子被尊为“画圣”。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寺很多。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表2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必备知识(一)知识巩固

时期成就魏晋南北朝①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②北朝贾思勰著述《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③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隋唐①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②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③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④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⑤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表3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必备知识(一)知识巩固

三教并行指儒、释、道三家思想在社会中共同发展、相互影响的文化现象,始于魏晋南北朝,盛于唐朝。儒家以“仁”为核心,倡导积极入世,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人生价值,规范社会秩序;佛教主张出世解脱,通过修行摆脱尘世苦难,追求涅槃寂静,其因果轮回、慈悲为怀观念深入人心;道教崇尚自然,追求逍遥自在、长生久视,以“道”为宇宙万物根源,倡导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三教并行丰富了中国思想文化内涵,彼此交融,共同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与文化风貌。禅宗文化禅宗文化必备知识(二)概念阐释禅宗是汉传佛教的一个重要宗派,盛于唐宋,代表经典《六祖坛经》是禅宗六祖惠能的言行录,强调不依赖繁琐的文字义理,通过个体独特的内心体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中国佛教的典型代表。禅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文学上,启发了文人的创作灵感,许多诗词、散文中都蕴含着禅意;在艺术上,影响了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使其更注重意境和内心的表达;在哲学上,禅宗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