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又称乞巧,每年七月七日。相传织女是织造汉锦的巧手,民间传说七月七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缕,穿七孔针,陈酒脯瓜果于庭中,向织女星祈求智慧和巧艺,称为“乞巧”。第60页,共1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在农历七月十五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第61页,共1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中秋,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第62页,共1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重阳,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第63页,共1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腊日,俗称腊八,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第64页,共1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第65页,共1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姓名字号第66页,共1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据文献记载,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它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第67页,共1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姓姓的由来已久,从许多古姓如姜、姬、嬴、姚等都有女字偏旁。我们可以推测,大约在母系社会中就有了姓的分别。例如:黄帝是姬姓,炎帝是姜姓,少昊是嬴姓,太昊是凤姓。到了周代,王室及同姓封国鲁、晋、邓、卫等都是姬姓,异姓封国齐是姜姓,秦是嬴姓,楚是芈姓,宋是子姓,越是姒姓等等。第68页,共1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氏氏是家族的标记。氏则因家族而分,是可变的。列国公族多以“孙”系氏,如鲁国的孟孙、叔孙、季孙氏。有的因出于公室,就称公孙氏。同样的,出于王室的,便称王孙氏。有些以所居职官为氏,如司马氏、司空氏。有些以所封地名为氏,如韩氏、赵氏。不过,最多的是以祖父的字为氏,如秦将百里术,字西乞,其孙以西乞为氏。齐文公子字子高,其孙以高为氏。氏和宗法制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古人要分立家支,往往就要命氏。第69页,共1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系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第70页,共1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以国名为氏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皆成为常见姓。第71页,共1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以邑名为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姓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如春秋晋国荀林父之弟采邑于智,其后便为智氏。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如尹、魏、韩等。第72页,共1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出自此条的姓氏很多,据统计有五六百个,其中复姓近200个。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姓传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第73页,共1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以官职为氏如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一些以官职为姓的姓氏,单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第74页,共1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以技艺为氏。如巫、卜、陶、匠、屠、庖、韦、冶、钟、车等。第75页,共1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少数民族汉化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族大融合,借用汉字单字为氏。如拓跋氏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