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政法干警《专业综合I》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一)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在答题卡和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在答题卡上涂写考试科目和准考证号的信息点。
2.选择题的答案必须涂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下,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书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3.填(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涂写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答题纸和试题本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第1~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甲因遭受丈夫乙的虐待而被迫离家独居。某日,甲的女儿丙(13岁)来看望甲,甲叫丙把家中的老鼠药放入乙喝的酒中。丙按甲的吩咐行事,致使乙死亡。对此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分]
A:甲、丙构成共同犯罪
B: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C:甲是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
D:甲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
答案:D:甲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
2.如果某犯罪案件不是发生在中国领域,且该案犯罪人不是中国公民,被害人也不是中国国家或者中国公民,但中国对此案仍能行使刑事管辖权的,是基于()。[1分]
A:属地管辖原则
B:普遍管辖原则
C:保护管辖原则
D:属人管辖原则
答案:B:普遍管辖原则
3.某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办公室主任王某,急于引进外资,对于前来投资的“外商”甲某等人盲目轻信,未认真审查其主体资格、资信状况,就签订引资合作协议,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期打人对方账户400万元,结果,该笔资金被悉数骗走,给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王某的行为构成了()。[1分]
A:玩忽职守罪
B:滥用职权罪
C:国家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罪
D:尚未构成犯罪
答案:C:国家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罪
4.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1分]
A:不负刑事责任
B: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应当负完全的刑事责任
D: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答案:D: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甲对某危害结果没有阻止其发生的义务,如果该危害结果发生,甲的不作为行为()。[1分]
A:不可能构成犯罪
B:可能构成纯正的不作为犯罪
C:可能构成不纯正的不作为犯
D:可能构成手段不能犯
答案:A:不可能构成犯罪
6.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1分]
A:表面联系
B:一般联系
C: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D:普遍联系
答案:C: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7.根据我国的刑法学说和司法实践,最有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的认识错误是()。[1分]
A:法律上的认识错误
B:对象认识错误
C:手段认识错误
D:客体认识错误
答案:D:客体认识错误
8.在下列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中,体现犯罪实质特征的要件是()。[1分]
A:犯罪客体
B:犯罪客观方面
C:犯罪主体
D:犯罪主观方面
答案:A:犯罪客体
9.盗窃罪属于()。[1分]
A:故意和过失犯罪
B:过失犯罪
C:故意犯罪
D:故意或过失犯罪
答案:C:故意犯罪
10.假定甲有外遇,为达到和第三者结婚的目的,准备杀妻,已将毒药放入妻子的碗中,妻子发觉饭有异味而将饭倒掉,幸免于难,则甲的行为属于()。[1分]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答案:B:犯罪未遂
11.某甲捏造某乙(某机关干部)受贿20000元,并写成小字报四处散发、张贴,致使某乙名誉受到很大损害。某甲的行为属于()。[1分]
A:诬告陷害罪
B:诽谤罪
C:侮辱罪
D:报复陷害罪
答案:B:诽谤罪
12.甲、乙二人携带炸药去水库僻静处炸鱼,甲在岸边准备往水中掷炸药时,不慎引起爆炸,将乙炸死,自己也受重伤。则甲的行为如何定性?()[1分]
A:过失爆炸罪
B:过失致人死亡罪
C:意外事件
D: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答案:B:过失致人死亡罪
13.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不满()。[1分]
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12周岁
答案:A:14周岁
14.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区别的关键在于()。[1分]
A:犯罪行为是否已经着手实施
B:犯罪行为是否已经实施完毕
C:犯罪行为是否已经造成犯罪结果
D:犯罪行为是否具备了全部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