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政法干警《专业综合I》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三)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在答题卡和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在答题卡上涂写考试科目和准考证号的信息点。
2.选择题的答案必须涂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下,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书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3.填(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涂写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答题纸和试题本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第1~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依据刑法规定。构成行贿罪要求在主观方面必须具有谋取()的目的。[1分]
A:个人利益
B:非法利益
C:经济利益
D:不正当利益
答案:D:不正当利益
2.刘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在刑罚执行3年后,又发现判决前其还有放火罪,应判处有期徒刑7年,刘某还需执行的最长刑期可能是()。[1分]
A:12年
B:10年
C:9年
D:7年
答案:C:9年
3.张某将一五岁幼童王某骗离家庭并欲将其带至外地出卖,途中被抓获,王某得救。张某的行为构成()。[1分]
A:拐骗儿童罪
B:拐卖人口罪
C:拐骗儿童罪和拐卖人口罪
D:拐卖儿童罪
答案:D:拐卖儿童罪
4.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共同犯罪人是()。[1分]
A:主犯
B:从犯
C:胁从犯
D:教唆犯
答案:B:从犯
5.甲将自己亲生的婴儿以2万元价格卖给他人。甲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甲的这一认识错误属于()。[1分]
A:法律认识错误
B:对象认识错误
C:客体认识错误
D:手段认识错误
答案:A:法律认识错误
6.甲为杀死乙,向乙家投炸弹,造成乙死亡,房屋炸毁,甲的行为属于()。[1分]
A:想象竞合犯
B:实质数罪
C:牵连犯
D:吸收犯
答案:A:想象竞合犯
7.行为人因不能抗拒的原因而引起损害结果的,不是犯罪,这是由于行为人()。[1分]
A: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认识
B: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预见
C: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不存在故意或者过失
D:不具备犯罪的主体条件
答案:C: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不存在故意或者过失
8.我国客轮停靠在美国纽约港时,德国人甲在轮船上窃取我国公民乙价值4000元人民币的财物。对本案确立我国刑法效力的依据是()。[1分]
A:属人原则
B:保护原则
C:普遍管辖原则
D:属地原则
答案:D:属地原则
9.罚金的适用方式是()。[1分]
A:只能独立适用
B:只能附加适用
C: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
D:只能并科适用
答案:C: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
10.下列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是()。[1分]
A:抢劫罪
B:抢夺罪
C:拐卖妇女、儿童罪
D:盗窃罪
答案:C:拐卖妇女、儿童罪
11.某甲在一胡同口抢劫一女青年钱包。抢到钱包后,突然发现该女青年是自己的邻居,于是将钱包当面送还给女青年,声称刚才的行为是开玩笑。某甲的行为是()。[1分]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答案:D:犯罪既遂
12.我国(刑法)第116条规定:“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该条文采用的罪状描述方式属于()。[1分]
A:简单罪状
B:叙明罪状
C:空白罪状
D:引证罪状
答案:B:叙明罪状
13.王某在商场门口见一中年妇女挎着一个包,于是趁其不备,突然抢夺。但该中年妇女拽住包不放。王某对着该中年妇女猛踹一脚,致使该中年妇女倒地松手,王某拿到钱包后逃逸。王某构成()。[1分]
A:抢劫罪
B:抢夺罪
C:抢夺罪和故意伤害罪
D:故意伤害罪
答案:A:抢劫罪
14.下列情形中,属于犯罪预备的是()。[1分]
A:甲买回剧毒农药企图杀害妻子,后念及妻子多年情分,悄悄将农药处理掉了
B:乙以出卖为目的,买到一婴儿后,但尚未出手即被抓获
C:丙尾随从银行取款出来的刘某意图抢劫,在小区入口处被保安阻拦
D:丁乘某女不备,将其扑倒,意图强奸,却被该女制服
答案:C:丙尾随从银行取款出来的刘某意图抢劫,在小区入口处被保安阻拦
15.甲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用于实施诈骗活动,分别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和诈骗罪,这种情形属于罪数论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