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重庆航运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文件大小:2.48 MB
总页数:14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5
总字数:约7.44万字
文档摘要

2025重庆航运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其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共30题)

1、他外表冷峻,给人以威压之感,可是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要与他相处久了,就会发现他有一副热心肠

??B:只要与他相处久了,就会感觉他有一副热心肠

??C:只要看清楚他的外貌,就会发现他有一副热心肠

??D:只要看清楚他的外貌,就会感觉得他有副热心肠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他”的外表给人带来的距离感和压迫感,紧接着通过转折词“可是”引出后文,故“后文”强调的是“他”的内在与外表并不一致,即“拥有好的品质”。C、D两项均强调外表与其内在品质的关系,即外表与内在一致,不符合文意,排除。对比A、B两项,“热心肠”是指待人热情、做事积极的心性,需要通过其在生活中的行为来体现,因此需要“去发现”,“感觉”则强调的是内心对外界的感受,不符合文意。因此排除B项,A项当选。

故本题选A。

?

2、4D打印的神奇之处在于:其在原有3D打印技术的基础上,使用了一种自动变形材料。研究人员可通过软件完成建模,将想要的性状输入材料当中,变形材料就会按照预先的设定完成变形。不过,目前的4D打印需要外部能量来刺激内在的变化,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展示的模型就用水作为触发条件。

下列说法与这段文字相符的是:()。

??A:4D打印的物体,其形态不易固定

??B:4D打印技术已在各个领域代替3D打印技术

??C:4D打印技术能够使变形材料按照设计进行自动调整完成变形

??D:3D打印技术需要外部能量来刺激内在的变化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给出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细节判断题,细节判断题的做题思路是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分析选项

A项,“形态不易固定”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故排除。

B项,“已在各个领域代替3D打印技术”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故排除。

C项,文段第二句提到“研究人员可……设定完成变形”,与C项的说法一致,故正确答案为C项。

D项,文段第三句提到“目前的4D打印需要外部能量来刺激内在的变化”,D项偷换概念,故排除。

再次标注答案

故本题选C。

【文段出处】

新华日报:《4D打印来了》

?

3、下列句子中是假设句子的是(??)。

??A:这本书不是你的,是他的

??B:现在的综艺节目,不是低俗秀下限,就是无聊没意思

??C:既然遇见了,就一起吃个便饭吧

??D:即使你说得天花乱坠,我也不会买这件衣服的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常见的表示假设的关联词有:如果······就······;假如(倘若)······就······;要是······就······;即使(即便)······也······。观察选项,A、B、C项,都是对现实情形的判断,不包含假设语义,均排除;D项,使用了假设关联词,符合条件,当选。

故本题选D。

?

4、很难有一件商品是完美无瑕、无可挑剔的。有一位顾客到商店购买冰箱,起先从外表上找毛病,给他找到有一处划痕,要求店员为他打折,然后,他又问店员:“这种冰箱有几种颜色?”店员立即拿来样品本,他指着店里没有的颜色说:“其实这种颜色和我的家具颜色协调,如果你不再为我降一些价,我就要重新考虑换一家商店去买了。”经过一番挑剔,店员将冰箱价格一降再降,这位顾客才好像极不情愿似地低价买下了那台冰箱。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凡事不宜吹毛求疵

??B:应从外表、颜色等方面要求店员打折

??C:吹毛求疵是购物讲价时百试百灵的好方法

??D:顾客在买物品时应表现出不情愿的表现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提出“很难有一件商品是完美无瑕、无可挑剔的”,然后讲述了一位顾客在购买冰箱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对冰箱的“吹毛求疵”成功以低价买到冰箱的故事。通过故事进一步论述,商品并非完美无瑕,在购物时通过“吹毛求疵”以低价买到商品实属正常。

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

故本题选C。

【解析拓展】

A项:“不宜吹毛求疵”文段并未提及,为主观推断。B项:仅为对故事本身的论述,偏离文段重点。D项:“不情愿”偏离文段重点,文段重点在于“吹毛求疵”。

?

5、我们当下有些报刊,其文化品格每况愈下。其一是过于看重时尚,娱乐要摩登,明星要刺激,迎合大众的猎奇心理来寻找话题。其二是炒作公众人物,将平凡的公众形象神秘化和庸俗化。细看近几年一些媒体的热门话题,有许多走时尚的路子,唯独与民众的生活远了。我在《媒体炒作下的文艺批评》一文中,谈到了这一点。

文中画线句子中“这一点”指的是()。

??A:看重时尚,迎合大众的猎奇心理

??B: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