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十三航空公司进港货物操作
CATALOGUE
目录
02
货物监管与单证处理流程
01
进港货物操作前期准备
03
数据录入与货物分拣实施
04
货物交接与异常处置
01
PART
进港货物操作前期准备
进港航班预报接收与解析
航班动态监控
资源匹配调度
运单预审处理
通过ACARS系统或机场协同决策系统(A-CDM)实时获取航班ETA(预计到达时间)、业载数据及特殊货物标识(如危险品、温控货物),需提前2小时完成报文解析并生成电子预卸清单。
核对FWB(货运舱单报文)中的MAWB/HAWB编号、件数/重量差异及特货代码,对锂电池(UN3480)、活体动物(AVI)等特殊货物标注红色预警标识,确保分级管控措施到位。
根据预报货物体积(CBM)和类型(集装器ULD/散货)分配对应的升降平台车、传送带车及冷链仓储资源,国际航班需同步匹配X光机/检疫犬作业时段。
对电子地磅进行ISO9001标准下的零点漂移测试,误差需控制在±0.1%以内;检查ULD拖车液压系统压力值(≥1500psi)和集装箱锁扣(LASAR锁)的机械完整性。
货物监管区设备检查准备
地服设备校准
药品专用库房需提前4小时启动温控系统,确保2-8℃区间的温度记录仪完成第三方校准,并备妥干冰补给包(每航班配置≥20kg)。
冷链设施验证
对CT型货物扫描仪进行穿透力测试(需能识别0.1mm金属丝),同步检查放射性物质监测门(RPM)的伽马射线传感器灵敏度阈值是否在50-2000cps范围内。
安检设备预检
海关申报系统预启动操作
单一窗口数据预载
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系统批量导入AEO认证企业的备案号及信用等级,自动关联C类快件/一般贸易货物的HS编码申报优先级。
风险布控模型加载
调用海关总署金关二期系统的AI审单模块,对高涉税商品(如集成电路8542类)自动触发三单比对(订单、支付、物流),对疫区来货加载检疫预警规则库。
电子关锁联动测试
与机场物联网平台完成电子关锁(e-lock)的5G信号压力测试,确保从货机坪到监管仓的途中GPS轨迹采样频率≥1次/10秒,异常开锁报警延迟<3秒。
02
PART
货物监管与单证处理流程
海关监管文件审核要点
业务袋完整性检查
必须确保业务袋内包含货运单、货邮舱单、邮件路单等核心运输文件,核对文件数量与航班预报记录是否匹配,缺失文件需立即联系始发站补传。
海关印章有效性验证
检查货运单上的海关监管章是否清晰可辨,确认印章包含日期、口岸代码等关键信息,避免因印章模糊导致后续清关延误。
特殊货物标识确认
重点核查危险品、冷链货物等特殊货物的申报文件是否附带MSDS(化学品安全说明书)、温控记录等配套单据,确保符合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特殊货物运输规范。
电子数据比对
将纸质货运单与海关预录入系统数据进行交叉核验,尤其关注品名、HS编码、原产国等关键字段的一致性,防止出现单证不符情况。
分单业务操作规范演示
运单标注标准化操作
使用专用印章或不可擦写笔在每份货运单正本右上角加盖到达航班号(如CA123)及日期(YYYY-MM-DD格式),要求字迹清晰且不覆盖原始条形码区域。
目的港分级处理
根据运单目的港代码(如PEK/BJS)进行三级分拣,优先处理国际中转货(标注TRANSIT)、再分拨国内直达货,最后处理异常货(破损/无标签货物)。
代理公司特殊要求执行
针对DHL、FedEx等大型代理的专属运单,需额外检查其内部编号系统(如FedEx的12位主运单号)并在分单时单独归类存放。
运输注意事项落实
对标注PERISHABLE(易腐)的货物立即加贴红色优先处理标签,并同步通知冷链仓库准备接货,确保全程温控不断链。
运单舱单一致性核验方法
分批货标注规则
在舱单备注栏用▲符号标注分批货物,同时手工注明总件数(如3/5表示该批为5件中的第3批),并在电子系统中同步更新分批状态。
01
特种货物可视化处理
使用荧光笔在纸质舱单上圈出危险品(UN编号)、活体动物(AVI代码)等特殊货物,配套制作异常货物清单提交值班经理双签确认。
02
多单/少单差异处理
当发现运单份数与舱单记录不符时,立即启动差异处理流程——少单情况联系配载部门调取装机单存根联,多单情况核查是否为预录单号重复录入。
03
数据逻辑校验
运用IATA标准校验规则(如件数=1时重量不得为0),通过CARGOS系统自动检测舱单重量体积比异常(1:6时触发体积重报警),人工复核后强制添加验证备注。
04
03
PART
数据录入与货物分拣实施
计算机输入系统操作界面详解
运单信息录入
操作员需准确输入运单号、航班号、货物重量、件数等核心数据,系统支持条形码扫描和手动输入双模式,确保数据与纸质单据一致。录入时需特别注意货物类别代码(如普货/危险品/鲜活易腐)的匹配,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