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安全管理的概念
掌握通用设备的安全管理内容
掌握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内容
掌握设备安全管理的基本技能
掌握特种设备的管理技能
能够对设备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常用设备安全管理;一、设备安全管理概述;设备安全应符合以下几方面要求:
(1)设备服务对象的安全。
(2)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
(3)设备自身的运行安全。;2.设备的前期安全管理
设备的前期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在设备系统设计阶段,必须充分考虑设备在实现系统功能时,是否存在安全漏洞或隐患。在设计阶段应尽可能消除这些安全隐患。
2.1设备设计应符合人机工程学
设备设计应从使用和维修两方面充分考虑人机工程学要求。人机对话界面要友好、简洁,便于操作;尺寸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便于使用、操作、维护。例如,车站自动售票机的使用界面如果设计不合理,就容易误导??客错误操作,进而引发设备故障。;2.设备的前期安全管理
2.2设备设计应满足作业能力要求
无论什么生产设备都应当具有足够的抗破坏能力、良好的可靠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这是对设备本身提出的基本安全要求。例如,地铁运营工程救援车通常由普通货车改装而来,若对车辆承载的救援设备质量估计不足,选用了轴载荷较小的车辆进行设计改装,则可能造成救援设备装备车辆后,载重已经接近车辆的承载限度,影响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2.设备的前期安全管理
2.3设备对环境影响不能超标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包括废气、废液、烟尘、噪声等有害物质。在设计阶段就应考虑设备的有害影响以及防范对策,避免建成后超出标准。例如,城市轨道交通地面线路、车站站外冷却塔的设置,容易造成居民区噪声超标,如果在设计上无法通过优化线路走向、调整冷却塔位置等方式来满足环保要求,则应考虑加装隔音墙、隔音棚等噪声隔离设施。;2.设备的前期安全管理
2.4设备设计应具备可维修性
可维修性好的产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限度的资源(人力、备件、维修设备和工具等),通过维修使产品恢复到良好状态。可维修性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维修空间满足拆卸、安装、检查的要求。
2)故障原因能够快速查找。
3)故障的零部件能够快速更换。
4)故障的零部件便于采购。;3.设备购置和安装阶段的安全管理
(1)充分完整地体现设计要求
设备采购招标文件应列明全部技术要求,防止投标人误解标的的设备功能,或没有详细掌握标的的设备技术条件,造成招标设备不满足设计技术要求。复杂系统设备在招标完成后还要进行设计联络,以明确更细致的设计要求。
设备安装调试时,严格按照设计文件以及采购合同要求的安装工艺、安装尺寸进行安装,按照合同约定的功能进行全面调试。安装调试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按照施工安全管理要求进行,保证安装调试阶段人员及设备的安全。;3.设备购置和安装阶段的安全管理
(2)设备质量、安全资质方面的要求
有质量认证要求或安全资质要求的设备、重要零部件应确保符合规定。例如,重要电气设备、消防设备、安防设备应具备3C质量认证。;4.运营阶段设备安全管理
通常所说的运营阶段设备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以下管理内容:
4.1设备使用维护管理
设备使用维护体系是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设备安全管理的基础,其管理范围涵盖了设备使用维护技术规章、人员培训、物资配件供应、设备运行与使用、设备定期检修、设备故障处理、设备故障应急处理、改进评价等内容,任何环节的纰漏都会不同程度地造成设备维护质量下降,形成安全隐患。;设备使用维护基本技术规章有以下六类。
1)设备使用操作安全规程用于规定设备使用操作人员应该遵守的安全操作程序,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2)设备使用操作手册用于说明设备全部功能的使用操作方法。
3)设备运行规定用于规定设备运行方式和参数。;4)设备检修规程用于规定设备检修的要求。
5)故障处理指南用于指导设备操作人员或维修人员处理故障。
6)故障应急处置程序用于指导行车、站务、司乘等相关人员在设备故障无法短时处理修复时采取的应急处理办法。
;4.运营阶段设备安全管理
4.2安全隐患管理
安全隐患是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设备故障甚至设备事故。
1)消灭安全隐患。消灭安全隐患首先要发现安全隐患,可通过危险源识别的方法查找。对于查明的危险源要立即消灭。
2)限制安全隐患发展的条件。对于无法消灭的安全隐患,对其发展变化条件进行限制。如重要零部件执行使用寿命管理,就是对“一定寿命”这一条件进行限制,使其没有达到预期寿命即进行更换,避免安全隐患发展成为故障。
3)严格监控安全隐患的发展变化。还可以采取缩短监控检查周期的办法,一旦发现其性能下降或运行品质变差,立即采取干预措施,替换掉有安全隐患的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