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四川省好住房设计导则.docx
文件大小:335.92 KB
总页数:60 页
更新时间:2025-06-04
总字数:约5.02万字
文档摘要

四川省好住房设计导则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5年6月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作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好房子”建设不仅是群众安居乐业的根基,更是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所在。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住房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全国和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提升好住房设计水平,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勘察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有关单位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多年来好住房设计方面的实践,参考相关省市工作经验,结合四川省住房发展实际和趋势,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四川省好住房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明确好住房内涵。住房设计既是技术课题,更承载民生需求。《导则》不仅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提供技术指引,也面向广大群众进一步阐明了好住房的内涵与价值。为了确保让老百姓看得懂、用得上,本次编写尽量避免晦涩难懂的专业用语,更多使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例如对好住房“交通便利、环境宜居、协调美观、功能适用、全龄友好、绿色低碳”等关键要求进行更加简洁明了的解释,让广大群众能够更加系统、直观地理解好住房的特征与要求,真正让《导则》成为老百姓买房验房的实用指南。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多样化需求。《导则》既包含通用性规定,也针对特殊需求提出专项要求。例如,单独设置“全龄友好”章节,从无障碍设施、日照与绿化、活动场地等方面,全方位构建适老化、适幼化的全龄友好住区。除此之外,《导则》明确提出了保障性住房的设计要求,结合实际需求明确在住区选址上,应避开自然灾害风险地段、远离危险化学品仓库等危险源,保障安全;套内空间应合理布局,功能分区明确,满足基本居住需求;室内使用的建筑装修材料应满足相关规定,保证空气质量等关键性要求。既保证功能也提升品质,在守住保障性住房的民生底线基础上,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

三是坚持科技赋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智慧与绿色是新时代好住房的必然要求。《导则》倡导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四新”应用,推动住房建设向绿色化、智能化升级。例如,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建设智慧住区;在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方面,建筑应安装太阳能系统,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攀枝花市等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应采用太阳能光热、光电等技术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实现项目在设计、施工、运维等阶段全过程数字化应用和管理。将科技创新融入居住生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居住建筑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四是坚持优化服务,构建和谐人居生态。好住房不仅需要高质量的硬件设施,更离不开有温度的社区服务。《导则》明确要求设置公共厨房、共享客厅、共享菜园等,促进邻里交往;合理规划归家流线,住区主出入口应提升住户舒居体验,宜结合住区大堂设置酒店式落客区、公共交往空间及配套服务设施;应高标准配建物业管理用房、社区用房,满足物业服务、社区服务、老幼人群日常生活、健康服务需求。通过“硬件+服务”的双重提升,让社区成为安全、便利、充满人情味的“生活共同体”。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外部环境;3.住区设计;4.建筑空间;5.室内环境;6.设施设备;7.安全耐久;8.绿色低碳;9.智慧便捷;10.全龄友好。

目次

TOC\o1-3\h\u1总则 -1-

2外部环境 -2-

2.1用地区位 -2-

2.2外部交通 -2-

2.3周边设施 -2-

2.4环境条件 -3-

3住区设计 -5-

3.1整体布局 -5-

3.2交通组织 -8-

3.3配套设施 -9-

3.4建筑风貌 -10-

3.5景观绿化 -12-

4建筑空间 -14-

4.1一般规定 -14-

4.2户内空间 -14-

4.3公共空间 -18-

4.4空间可变性 -19-

5室内环境 -20-

5.1声环境 -20-

5.2光环境 -21-

5.3热湿环境 -22-

5.4室内空气质量 -22-

6设施设备 -24-

6.1给排水 -24-

6.2供暖和空气调节 -25-

6.3电气 -26-

7安全耐久 -27-

7.1结构安全 -27-

7.2设备设施耐久 -28-

7.3消防安全 -28-

7.4住区安防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