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粗率的标准化法
(standardization)一、意义及基本思想条件比较两组资料的总率;两组资料内部构成不相同;内部构成影响总率;表3-9A、B两种疗法治疗某病的治愈率A疗法B疗法病型病人数治愈数治愈率(%)病人数治愈数治愈率(%)普通型30018060.01006565.0重型1003535.030012541.7合计40021553.840019047.5目的与基本思想用统一的内部构成,分别对两组资料的总率进行标准化,即消除内部构成对总率产生的影响,使两组具有可比性,然后再比较。二、标准化率的计算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根据掌握资料的条件决定适用条件:直接法:各小组率已知,需选定标准小组观察数或构成间接法:总发生数和小组数已知,缺乏小组率,需选定标准小组率标准构成的选择两组资料中任选一个作为标准构成;两组资料各组成部分之和作为标准构成;选择一个通用标准作为标准构成或标准小组率标准化率的计算步骤1.选择标准化方法2.选定标准3.计算标准化率直接法:(选择小组观察数做标准)(选择小组构成比做标准)间接法:SMR:标准化死亡比,即实际死亡数与预期死亡数之比第三章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例如:甲地发生麻疹病例300例,乙地发生麻疹病例100例。这是当地的实际情况。是绝对数。绝对数:是实际观察得到的数据,反映真实情况,但不具有可比性。要比较两地发生麻疹严重程度,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应用相对数进行比较。第一节三类相对数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常用的相对数指标:率、构成比、相对比如上例,甲地易感人口数为6000人,乙地易感人口数为1000人,甲地发病率=300/6000×100%=5%乙地发病率=100/1000×100%=10%乙地比甲地严重。1、率—强度指标定义公式常见率的计算率的意义(1)定义:它表示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说明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占可能发生某现象总数的比值。(2)公式公式中要注意:分母的组成:由两部分组成。a.实际发生的例数b.某现象未发生的例数分子、分母一定是同质的比例基数:K常用的比例基数有100%、1000‰、10000/万、100000/10万,比例基数的选择:a.根据习惯b.据分母的大小c.算得相对数的大小(至少保留一位整数)。例如某企业2003年有2839名职工,该企业每年都对职工进行体检,这一年新发高血压病人5例。高血压发病率=5/2839×1000‰=1.76‰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时间内死于某病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某人群某年死于某病人数死亡率=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K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100%病死率=一定时期内某病死亡人数同期确诊的某病人数例如某年某地区某病的患者数平均为1322例,同年死于该病的患者数为73,则某病的病死率为:2、构成比—频率分布指标定义公式特点构成比的意义构成比(又称构成指标)(1)定义:构成比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常以百分比表示(2)公式(3)特点a.一组构成比各构成比之和为100%;b.某一构成比的变化除受自身数据变化的影响外,还受其他数据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