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人文与审美素质基础》教案 4、饮食文化.pdf
文件大小:1.56 M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6-05
总字数:约1万字
文档摘要

课题饮食文化

课时2课时(90min)

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特点,饮食中的文化体现,以及主要菜系

(2)了解茶的种类及特点,理解茶道的精神内涵

教学目标(3)了解酒文化在礼仪、诗歌等方面的体现

素质目标:

(1)激发学生对中国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地域饮食文化的意识,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教学重点:中国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各时期的重要节点和变化,茶道的精神内涵,酒文化在礼仪、诗歌等方

教学重难点面的体现

教学难点:饮食中的文化体现,茶道的精神内涵,酒文化在礼仪、诗歌等方面的体现

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

考勤

【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饮食文化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看到这些美食,大家有什么感受?

问题导入(2)你们对中国食文化了解多少呢?

【学生】观看、思考、回答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本节课内容

【教师】讲解饮食文化的相关内容

一、中国食文化

(一)中国食文化的发展历程

【课堂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中国食文化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传授新知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

巢氏时期,人们处于茹毛饮血的生食阶段。燧人氏时期,人们利用钻木取火的方式炙烤食物,进入熟食阶

段。伏羲氏时期,人们学会了渔猎、蓄养,能够获得更多食材,饮食也逐渐丰富起来。神农氏时期,人们发明

了陶器,开始蒸煮食物,烹饪技术得到突破性发展。黄帝时期,人们发明了灶和甑,“蒸谷为饭,烹谷为粥”

表明人们会用烹制方法区别食品。同一时期,人们还发现了盐,从此便有了烹调之说,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得到

进一步发展。引用郑玄注《周易》和《周易?系辞下》的相关内容,了解古人结绳记事的方式。

1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此时人们的食物以谷物、蔬菜为主,烹饪技术日益精湛。烹饪鼻

祖伊尹对饮食调味的精深研究催生出各种各样的肴馔美味。春秋时期,孔子提倡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成

为对后世影响极大的饮食理论。

秦汉时期,中(中原)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促进石榴、芝麻、葡萄、黄瓜、核桃、大蒜等果蔬和一

些烹调方法的引入,并促进了许多新菜品的产生,如炸油饼、烧饼等,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此外,当时

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追求也促进了食疗理论的发展。

唐宋时期,国富民强的社会环境使饮食文化达到高峰,主要表现在宴饮场面奢侈、菜品种类极其丰富、拼

摆技艺水平高超等方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烧尾宴。

【解释疑惑】

烧尾宴是指新官上任或官员升迁时,招待前来恭贺的亲朋同僚的宴会,是极尽奢华的唐代五宴(探春宴、

裙幄宴、曲江宴、船宴和烧尾宴)之一。

(二)中国食文化的特点

【课堂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