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气囊操作教学指南
演讲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01
呼吸气囊基础认知
02
结构部件详解
03
标准化操作流程
04
临床使用注意事项
05
特殊场景应用规范
06
维护保养标准
01
呼吸气囊基础认知
设备定义与核心作用
01
设备定义
呼吸气囊是一种手动供气装置,用于在机械通气或急救过程中提供暂时或辅助的通气支持。
02
核心作用
通过手动挤压气囊,将氧气或其他特定气体送入患者肺部,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维持必要的通气。
临床适用场景分类
在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暂停或通气不足时,立即使用呼吸气囊进行急救。
急救场合
在将患者从一个医疗单位转运到另一个医疗单位的过程中,使用呼吸气囊维持患者的通气。
转运过程
在机械通气设备故障或维修时,使用呼吸气囊作为临时替代。
临时替代
面罩
用于覆盖患者的口鼻,防止气体泄漏,确保通气效果。
01
单向阀门
保证气体只能单向流入患者肺部,防止呼出气体逆流回气囊。
02
储气囊
储存氧气或其他特定气体,供挤压时释放。
03
氧气接口
连接氧气供应源,为储气囊提供持续的气体来源。
04
标准组件与功能解析
02
结构部件详解
气囊主体
采用高弹性、高强度材料制成,用于手动控制呼吸气囊的压缩与扩张。
压力控制阀
可设定气囊内最大压力,防止压力过高对患者造成伤害,同时保证气囊在设定的安全压力范围内工作。
气囊主体与压力控制阀
单向阀与氧气接口设计
01
单向阀
保证气囊内气体单向流动,防止患者呼出的二氧化碳逆流回气囊,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02
氧气接口
可与氧气供应设备相连,为患者提供高浓度的氧气,满足不同情况下患者的氧气需求。
面罩适配规格说明
根据患者面部大小,提供不同尺寸的面罩,以保证面罩与患者面部的密封性。
面罩尺寸
采用柔软、舒适、无刺激性的材质制成,以提高患者的佩戴舒适度。
面罩材质
03
标准化操作流程
操作前检查与消毒准备
准备氧气
确保氧气源充足,连接氧气供应管道,并调节氧气流量。
03
使用医用消毒剂对呼吸气囊进行全面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02
消毒呼吸气囊
检查呼吸气囊
确保呼吸气囊无破损、无漏气,并检查单向阀门是否正常工作。
01
体位调整与面罩密封技巧
将患者置于适当体位,头部后仰,使呼吸道保持通畅。
体位调整
面罩密封
手法正确
选择合适的面罩,确保面罩与患者面部紧密贴合,避免漏气。
使用正确的手法固定面罩,避免过度牵拉或扭曲。
挤压频率与潮气量控制
挤压频率
根据患者病情和呼吸情况,调整呼吸气囊的挤压频率,一般成人每分钟12-16次。
01
潮气量控制
根据患者肺部情况,控制每次挤压的潮气量,避免过度通气或通气不足。
02
注意事项
在挤压过程中,应观察患者的胸廓起伏和呼吸情况,及时调整挤压频率和潮气量。
03
04
临床使用注意事项
生命体征
检查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处于适宜使用呼吸气囊的状态。
气道状况
评估患者的气道是否通畅,有无分泌物、异物或舌后坠等可能导致气道阻塞的情况。
呼吸肌力量
观察患者的呼吸肌力量是否足够,能否有效进行呼吸。
意识状态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对于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需特别关注。
患者状态评估要点
气压过载风险防范
压力监测
气囊容量
压力限制
定时放松
使用呼吸气囊时,需实时监测气道压力,避免气压过高导致气压伤。
设置合适的气压上限,确保气囊压力不会超过患者的承受范围。
选择合适的气囊容量,确保在提供足够通气的同时,不会造成气压过大。
在使用过程中,定时放松气囊,以避免长时间高压力对气道的损伤。
无效通气的判断处理
观察指标
气道评估
呼吸肌疲劳
紧急处理
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频率、呼吸幅度等指标,判断通气是否有效。
如通气效果不佳,需重新评估患者的气道状况,查找原因并排除障碍。
若患者呼吸肌疲劳,无法维持有效通气,需及时采取措施,如给予呼吸兴奋剂或进行气管插管等。
在出现严重无效通气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呼吸气囊,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如进行心肺复苏等。
05
特殊场景应用规范
使用呼吸气囊辅助进行心肺复苏时,需配合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确保呼吸道通畅,使用呼吸气囊时应将患者头部转向一侧,以便分泌物自然流出。
呼吸气囊应与氧气源连接,确保为患者提供高浓度氧气。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跳、呼吸等。
心肺复苏联合操作
成人心肺复苏
气道管理
氧气供给
监测生命体征
婴幼儿使用差异点
生理特点
婴幼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使用呼吸气囊时需特别注意压力控制,避免损伤肺部。
02
04
03
01
操作细节
婴幼儿使用呼吸气囊时,需将面罩紧扣口鼻,避免漏气,同时观察胸廓起伏。
适应症
婴幼儿使用呼吸气囊主要适用于呼吸窘迫、呼吸暂停等紧急情况。
辅助通气
在婴幼儿通气不畅时,可采用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