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教学设计
项目
内容
教材分析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安徒生的同名童话。课文讲述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豌豆各奔东西,有着不同的经历与结局,重点刻画了第五粒豌豆在恶劣环境中生根发芽、开花,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希望与活力的故事。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情节虽简单却蕴含深刻哲理,既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又体现了小豌豆的奉献精神以及带给小女孩的积极影响,充满童真童趣与人文关怀。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本文作者对豌豆生长过程和小女孩的变化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为学生理解这一要素提供了良好范例。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他们对童话故事充满兴趣,具有丰富想象力。但对于文本中蕴含的生命意义和奉献精神等较深刻的内涵,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从具体语句和情节中去感悟体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逐步发展,可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标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认读“荚、豌、按”等11个生字,会写“豌、按、舒”等15个字,理解并积累“豌豆、按照、舒适”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用简洁语言概括五粒豌豆的不同经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活动,体会作者对豌豆生长和小女孩变化的细致描写,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进行故事续写或改写。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小豌豆在艰苦环境中顽强生长的精神,感受生命的顽强与美好,理解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五粒豌豆的不同愿望和命运。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体会作者对豌豆生长和小女孩变化的细致描写,学习观察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体会小豌豆顽强生长给生病女孩带来的希望和勇气,感悟生命的意义和奉献精神。
教学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豌豆生长视频、描述小女孩生病场景等创设生动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故事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与情感共鸣。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深入理解文本。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魅力,体会人物情感。
2.学法: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培养合作能力与思维能力。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对五粒豌豆的命运、性格特点以及文本内涵进行探究,提升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豆荚和豌豆的图片、课文相关动画视频、生字词卡片等)、相关头饰、小道具(如模拟豆荚、豌豆等)
教学过程
1.趣味导入,创设情境(5分钟):展示豆荚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引导学生回答出豆荚。接着问:“那你们想知道豆荚里的豌豆有什么样的故事吗?”从而引出课题《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引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自然引出课题,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豌豆、按照、舒适、僵硬、预感、揭晓、青苔、囚犯、窗框、洋溢”等,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进行认读。对于容易读错的字,如“窗框(kuàng)”“僵硬(yìng)”等,重点强调并让学生反复练习。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教师适时引导和补充,帮助学生明确: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豌豆有不同的志向,最后一粒豌豆在艰难环境中生根发芽,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希望和生机。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概括能力。
3.精读课文,分析角色(20分钟):分析五粒豌豆的性格特点和愿望。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五粒豌豆的句子,并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小组讨论:每粒豌豆都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和愿望呢?第一粒豌豆:“现在我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了!”表现出它的志向远大但有些不切实际,骄傲自大。第二粒豌豆:“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且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体现出它的盲目自大、自不量力。第三、四粒豌豆:“我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说明它们没有远大理想,随遇而安。第五粒豌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展现出它的坦然、淡定。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进一步体会五粒豌豆不同的性格特点。分析第五粒豌豆的经历和影响。指名朗读描写第五粒豌豆生长过程的段落,思考:第五粒豌豆遇到了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