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姓氏文化
课时2课时(90min)
知识目标:
(1)了解姓氏的产生和发展概况,掌握姓氏的主要来源
(2)理解名、字、号的含义、特点及其关系,了解姓氏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目标
素质目标:
(1)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姓氏文化的意识,体会姓氏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姓氏的主要来源,名、字、号的含义、特点及其关系,姓氏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姓氏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
考勤
【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
【教师】自我介绍,与学生简单互动,介绍课程定位、内容安排、考核要求等
新课预热
【学生】聆听、互动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姓氏文化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大家都知道自己姓氏的由来吗?
问题导入(2)为什么我们会有不同的姓氏?
【学生】观看、思考、回答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本节课内容
【教师】讲解姓氏文化的相关内容
一、姓氏的产生和发展
【课堂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姓”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氏”是由什么衍生而来的?
传授新知【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
“姓”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的母系氏族阶段。当时的社会以母系血统为纽带形成了若干氏族,
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了相互区别的族号,这些族号就是姓。姓的出现是原始社会逐步摆脱愚昧状态
的一个标志。
“氏”是由姓衍生而来的。由于子孙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系氏族的人们逐渐分为了若干支族,并迁往
不同地方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
1
【课堂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完成答题:
夏商周时期姓氏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聆听、思考、发言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
(一)姓别婚姻
(二)氏别贵贱
二、姓氏的主要来源
【课堂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姓氏的来源复杂,大致可以总结为哪几种?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
(1)以姓为氏
(2)以国名为氏。
(3)以邑名为氏
(4)以官职为氏
(5)以爵号、谥号为氏
(6)以居住地为氏
(7)以排行次序为氏
(8)以职业或技艺为氏
(9)皇帝赐姓和因避讳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