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汉字文化
课时2课时(90min)
知识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以及汉字形体所反映的文化信息
(2)掌握汉字的造字法,了解常用汉字部首表示的意义
教学目标
素质目标:
(1)深度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2)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汉字形体所反映的文化信息、汉字的造字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汉字形体所反映的文化信息、汉字的造字法
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
考勤
【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
【教师】播放“汉字魅力”视频(详见教材),引起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这些奇奇怪怪的符号你们认识吗?
(2)这些古老的符号是怎么一步步变成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的?
问题导入
(3)汉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学生】观看、思考、回答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本节课内容
【教师】讲解汉字文化的相关内容
一、汉字的起源
(一)结绳记事说
结绳记事是古人用以帮助记忆的方法。
引用郑玄注《周易》和《周易?系辞下》的相关内容,了解古人结绳记事的方式。
(二)伏羲画卦说
伏羲画卦说认为汉字起源于伏羲所画的八卦图。
传授新知
引用《尚书?序》的记载,说明后人将汉字起源与伏羲画卦联系起来的原因。
(三)仓颉造字说
《说文解字?序》中的描述,了解仓颉造字的灵感来源。
(四)图画符号说
汉字的起源,最早应当是原始社会的图画和象形符号。
河南贾湖龟甲上的符号、仰韶文化彩陶上的图画、龙山文化“丁公陶文”等考古资料的图片,可直观感
受汉字的雏形。
【课堂互动】
1
【教师】展示“丁公陶文摹写图”(详见教材),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你知道上图这些符号分别表示什么含义吗?请与同学们讨论、交流,探索其中深意。
【学生】观看、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
二、汉字的演变
【教师】多媒体播放“汉字演变时间轴”视频(详见教材)
(1)甲骨文
甲骨文又称“龟卜文”“契文”“殷契”等,于商代后期王都的遗址——殷墟(今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
中被发现,是一种占卜记录。商代人们信鬼神、重祭祀,做事之前常占卜。占卜时,人们会在龟甲或兽骨上刻
上向鬼神请问的文字,然后对其进行炙烤,再根据其上的裂纹来预测吉凶。这种刻凿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就
是甲骨文。
(2)金文
金文,是铸刻在钟、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钟鼎文”。它应用于商代末期到秦代之前,主要记录了
典祀、战争、册封、训诰、律令、盟约等内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的出现稍晚于甲骨文,但与甲骨
文在较长时间内是并行的,是甲骨文的继承和发展。金文本质上仍然是一种象形文字,不过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