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教案
课题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阐述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核心概念,理解语言在文学创作与表达中的基础作用,清晰区分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科学语言的差异。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地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并且在自己的写作中借鉴文学语言的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3.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学在人类文化传承和精神世界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对文学的尊重和敬畏之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
重点
深入理解文学语言的独特性,包括其形象性、情感性、含蓄性和审美性等特点,明确文学语言与其他语言形式的本质区别。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突破日常语言思维的局限,培养学生对文学语言的敏感度和感悟力,使学生能够深入体会文学语言背后蕴含的深层意义和丰富情感。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圈点标画法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在课堂开始,向学生展示三段不同类型的语言材料。第一段是日常对话,例如“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公园散步吧”;第二段是科学说明,如“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第三段是文学作品片段,选取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描写荷塘的经典语句“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为什么同样是语言,文学语言能够给我们带来如此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文学语言究竟有哪些独特之处?”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展示内容,
进入新课。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年—1986年),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
了解朱光潜的生平经历。
积累文学常识,提升文化素养。
写作背景
《谈美书简》是朱光潜在八十二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暮年心血”之作,既是对自己漫长美学生涯和美学思想的一次回顾和整理,也是“给来信未复的朋友们”,尤其是青年朋友们的一次回复。书中,朱光潜先生就青年朋友们普遍关心的美和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文学的创作规律及特点作了详尽的阐释。
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积累文学常识,提升文化素养。
梳理脉络
分析文章结构:
(一)第1——3自然段
由美学谈起,引发关于艺术的探讨,为下文作铺垫。
(二)第4——6自然段
具体论述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的三个原因。
第7——13自然段
详细论述文学独特的艺术地位所给予我们的启发,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于青年一代的期望之情。
速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
理清文章脉络,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探究文本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列举多种艺术门类?
答案:通过列举诗歌、音乐、舞蹈,造型艺术(建筑、雕刻和绘画),综合性艺术(戏剧、小说、近代歌剧、哑剧和电影)等多种艺术门类,引出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性,为下文阐述文学的独特地位作铺垫,同时也说明了在众多艺术形式中,文学以其独特的语言媒介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2.如何理解“文学实际上就是语言学”这句话?
答案:这句话强调了文学与语言的紧密联系。文学是通过语言来塑造形象、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艺术形式,语言是文学的载体和本质特征。离开了语言,文学就无法存在和表达其艺术价值。
3.为什么说各种艺术都要具有诗意?
答案:作者从“诗”这个词的结构上分析,并引用黑格尔、克罗齐、莱辛以及中国古代的王维、苏轼的话语来论证。诗意是一种超越现实功利的审美情感和艺术境界,它能够赋予艺术作品以更深层次的内涵和魅力。无论是音乐的旋律、舞蹈的姿态、造型艺术的构图还是戏剧的表演,都可以通过蕴含的诗意来打动人心,提升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细读课文,小组讨论,圈点标画,得出结论。
提升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深入探究
1.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其独特性除了体现在媒介上,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文学的独特性还体现在其具有更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能够通过文字描绘出具体可感的形象和场景,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变化;文学具有更强的思想性和哲